方劑組成解釋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壯腰,固本培元: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會導致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小便頻多等症狀,而杜仲能補腎氣,固腎精,改善這些症狀。
- 降逆止嘔,平肝熄風: 杜仲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治療腎虛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此外,杜仲還有平肝熄風的作用,能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因此,溫腎降逆湯中加入杜仲,既能補腎壯腰,固本培元,又能降逆止嘔,平肝熄風,對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小便頻多、嘔吐、呃逆、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溫腎降逆湯中包含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固本培元: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生肌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與男子生殖功能息息相關,續斷能補腎壯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泄等問題,從根本上提升腎氣,為降逆提供充足的能量。
- 固本止瀉,降逆止嘔: 溫腎降逆湯主治腎虛陽氣不固所致的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等症。續斷能補腎固本,提升脾胃的陽氣,固攝脾胃之氣,減少泄瀉,同時能溫補腎陽,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脾胃寒涼,降低嘔吐頻率,從而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固精: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澀止遺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溫腎降逆:菟絲子能溫補腎陽,並能降逆止嘔,對於腎陽不足、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呃逆、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溫腎降逆的作用。
因此,溫腎降逆湯中加入菟絲子,可有效改善腎虛、脾胃虛寒等症狀,達到溫腎降逆的效果。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固精:桑寄生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溫腎降逆湯主要用於腎陽虛、命門火衰導致的腎氣不固,出現腰膝痠軟、尿頻遺精等症狀。桑寄生可補腎固精,改善腎陽虛導致的症狀。
- 祛風濕止痛:桑寄生同時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溫腎降逆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杜仲、續斷等,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膝疼痛。桑寄生可與之協同作用,增強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
因此,溫腎降逆湯中加入桑寄生,可起到補腎固精、祛風濕止痛的作用,全面改善腎陽虛、命門火衰導致的相關症狀。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降逆: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溫腎降逆湯多用於治療腎陽虛、脾腎氣虛所致的腎虛腰痛、小便頻數、陽痿早泄等症狀。陳皮加入其中,有助於理氣降逆,促進腎氣下行,緩解因氣逆所致的腰痛、小便不暢等症狀。
- 燥濕健脾:陳皮性溫燥,能燥濕健脾。溫腎降逆湯中若有脾腎虛寒,濕氣內停的情況,陳皮加入其中,可以協助溫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助腎陽升發,達到溫腎降逆的效果。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脾止嘔: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溫脾止嘔之效。對於因腎陽不足,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砂仁能溫暖脾胃,增強其消化功能,有效緩解嘔逆症狀。
- 行氣降逆: 砂仁有行氣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溫腎降逆湯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脾胃虛寒所致的呃逆、嘔吐、胃脘脹滿等症。砂仁能行氣散結,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氣機逆亂導致的各種不適。
溫腎降逆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因寒濕阻滯所致的痰飲、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溫腎降逆湯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脾腎兩虛導致的腰膝酸冷、小便頻多、痰飲、嘔吐等症狀。半夏的加入,可以祛除寒濕,化解痰飲,進而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婦女腎虛,妊娠中期」所衍生的諸症,其病機核心爲腎氣不足,兼胃氣上逆。中醫認爲妊娠時,胎元需賴腎氣以固攝,若腎陽虛弱,則氣化失職,水液不運,故見「腰脹無力、小便頻數量多」;腎虛不能溫煦脾胃,胃失和降,則「飲食減少、食後即嘔」;「舌淡口和、苔薄白」爲虛寒之象,「脈寸滑尺緩」則提示胎氣盛於上(寸滑)而腎氣虛於下(尺緩)。
本方針對「腎虛不固、衝氣上逆」之證,立「溫腎納氣、降逆和胃」之法,既固根本,又調氣機,契合妊娠期「勿犯胎元、調和氣血」之則。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溫腎固本組
- 杜仲、續斷、菟絲子、桑寄生:此四味皆入肝腎,爲安胎要藥。
- 杜仲甘溫,專補腎陽,強筋骨而止腰痛;
- 續斷補肝腎、續筋骨,兼調血脈;
- 菟絲子平補陰陽,固精縮尿,助腎氣化;
- 桑寄生補益肝腎,養血安胎,兼祛濕濁。
- 合用之效:填補下元,固攝衝任,改善腰脹、尿頻及胎元不穩。
2. 降逆和胃組
- 廣皮、砂仁、法夏:此三味爲理氣降逆核心。
- 廣皮(陳皮)理脾肺之氣,燥濕化痰;
- 砂仁芳香醒脾,化濕行氣,止嘔安胎;
- 法夏(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雖妊娠慎用,然配伍溫補藥可制其燥性。
- 合用之效:調暢中焦,降胃氣之上逆,緩解嘔吐、納差。
3. 溫經安胎佐使
- 炒蘄艾:苦辛溫,暖宮散寒,止血安胎,輔助溫腎藥以增強下焦氣化,兼防衝任虛寒之漏胎。
組方原理總論
此方以「溫腎爲本,降逆爲標」,標本兼顧:
- 補腎氣以固胎:通過杜仲、續斷等補益下焦,恢復腎之封藏,解決小便頻數、腰脹等本虛問題。
- 調氣機以和胃:陳皮、砂仁、半夏調理中焦氣機升降,使胃氣下行,嘔吐自止。
- 溫通而不耗血:全方藥性偏溫,但配伍桑寄生養血,蘄艾溫而不燥,符合妊娠期「血聚養胎」之生理特點,避免過燥傷陰。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腎虛胃逆」病機層層設藥,體現中醫「治病求本、標本同治」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杜仲4錢,續斷3錢,菟絲子3錢,桑寄生5錢,炒蘄艾3錢,廣皮2錢,砂仁1錢,法夏2錢。
溫腎納氣,降逆和胃。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
- 本方不宜與寒涼性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腎降逆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杜仲4錢,續斷3錢,菟絲子3錢,桑寄生5錢,炒蕲艾3錢,廣皮2錢,砂仁1錢,法夏2錢。 主治:溫腎納氣,降逆和胃。主治:婦女腎虛,妊娠中期,腰脹無力,精神疲乏,飲食減少,食後即嘔,小便頻數量多,舌淡口和,苔薄白,脈寸滑尺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