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浴目方

扶桑浴目方

FU SANG YU M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50%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扶桑浴目方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肝火上炎而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桑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視力。
  2. 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桑葉同時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熱妄行、外傷瘀血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等症狀,桑葉能有效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扶桑浴目方中加入桑葉,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炎症,促進眼部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扶桑浴目方]主治「眼目赤腫不甚,而眼眶赤爛多淚者」,此證屬風熱濕邪鬱滯目絡所致。

  • 眼目赤腫不甚:風熱輕症,未至氣血壅盛之劇腫,故赤腫程度較緩。
  • 眼眶赤爛多淚:濕熱夾風,浸淫眼瞼邊緣,導致皮膚潰爛;風邪上擾,淚竅不固,故頻頻流淚。

此方外洗,以「祛風靖火,去濕明目」為核心,針對風熱濕邪上攻眼目之輕證,尤其適合病程纏綿、濕重熱輕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藥:桑葉(乾者為佳)

  1. 性味歸經:甘苦寒,入肺、肝經。

  2. 傳統功效

    • 祛風靖火:桑葉輕清上行,善散風熱,能清泄肝肺浮火,故可緩解目赤癢痛(風熱上攻之象)。
    • 去濕明目:其苦寒之性兼能燥濕,尤善清肝經濕熱。古籍《本草經疏》載其「利五臟,通關節,除風濕」;《本草綱目》亦言其「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可見其清熱兼祛濕之效。
  3. 外治法邏輯

    • 直接作用:煎湯外洗,藥力直達病所。桑葉所含揮發油、黃酮類成分(如蘆丁)能局部抗炎、收斂,減輕眼瞼濕爛滲液。
    • 協調陰陽:桑葉秉秋金之氣,性涼而散,外洗可引在上之風熱濕邪外透,兼以寒涼清解鬱火,符合「火鬱發之」之理。
    • 標本兼顧:風熄則淚止,熱清則赤退,濕去則爛癒,三者並調而達明目之效。

綜論

此方簡而不泛,桑葉一物三用:

  • 祛風以定淚,
  • 清熱以退赤,
  • 燥濕以斂爛。
    契合眼科外治「輕清透邪」之法,尤宜風熱濕邪交雜、內服藥難速效之慢性眼疾。其組方思路體現「以局部微證為綱,藥簡力專」的中醫外治特色。

傳統服藥法


桑葉(乾者為佳)不拘多少。
祛風靖火,去濕明目。
煎湯,時時溫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扶桑浴目方,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桑葉(乾者爲佳)不拘多少。 主治:祛風靖火,去濕明目。主治:凡眼目赤腫不甚,而眼眶赤爛多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