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膏藥

綠膏藥

LU GA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10%
肺經 10%
心經 10%
胃經 7%
腎經 7%
膽經 3%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綠膏藥中包含「銅綠」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抑菌作用: 銅綠,又稱「鹼式碳酸銅」,具有抑菌、殺菌的效果,可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古人發現其在治療外傷、皮膚病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因此將其納入藥方。

二、 防腐作用: 銅綠具有防腐特性,能抑制藥物腐敗變質,延長藥膏保存期限。古代製藥條件有限,藥材易受潮濕、蟲蛀等影響,加入銅綠有助於藥膏保存,維持藥效。

總之,綠膏藥中添加銅綠,是基於其抑菌、防腐的特性,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和藥物保存目的。

綠膏藥中加入蓖麻子,主要基於其 消腫止痛 的功效。蓖麻子含有蓖麻毒素,具有 強烈刺激性,外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 消腫止痛 的效果。然而,蓖麻子毒性較強,必須經過 炮製 才能安全使用。

此外,綠膏藥通常還包含其他中藥材,例如 川烏、草烏、乳香、沒藥 等,這些藥材也具有 消腫止痛 的功效,與蓖麻子共同作用,可達到 增強療效 的目的。

綠膏藥中加入松香,主要是基於其以下特性:

1. 粘性及固著性: 松香具有強烈的黏性,能使膏藥牢固地粘附在患處,方便長時間敷貼,達到持續藥效。

2. 防腐及抗菌作用: 松香具有一定的防腐及抗菌功效,可防止藥物腐敗變質,延長膏藥的保存時間,並抑制局部細菌滋生,減少感染風險。

此外,松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增強綠膏藥的治療效果。

綠膏藥中含有木鱉子,主要源於其具備以下特性:

  1. 消腫止痛: 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綠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狀,木鱉子可有效緩解疼痛、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木鱉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加速傷口癒合。

綠膏藥中木鱉子的加入,可增強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狀。

綠膏藥中包含杏仁,主要因為杏仁具有以下作用: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咳嗽、乾咳、痰少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綠膏藥通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而肺燥也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因此加入杏仁有助於潤肺止咳,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狀況。
  2. 消腫止痛:杏仁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皮膚炎症,減輕疼痛。綠膏藥常含有消炎止痛的藥物,杏仁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杏仁在綠膏藥中能起到潤肺止咳、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狀。

綠膏藥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綠膏藥常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消炎止痛:乳香也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綠膏藥中常加入乳香,可以增強其消炎止痛的效果,幫助傷患更快康復。

綠膏藥中添加巴豆,主要是利用其辛辣毒性

巴豆具有發泡消腫拔毒的功效。其辛辣性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而毒性則可以殺滅細菌寄生蟲,並 引發膿液排出。

因此,綠膏藥中加入巴豆,可以有效治療瘡瘍腫毒等症狀,但需要嚴格控制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度刺激和中毒反應。

綠膏藥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綠膏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沒藥的藥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綠膏藥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預防傷口感染,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綠膏藥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諸般惡瘡、腫毒軟疖」,為外用膏劑,適用於皮膚瘡瘍腫毒,包括:

  1. 惡瘡:泛指化膿性感染、潰爛久不癒的嚴重皮膚病變。
  2. 腫毒:局部紅腫熱痛的癰疽、癤腫等陽證瘡瘍。
  3. 軟疖:皮下膿腫未潰或已潰的瘡疖。

其作用機制為「解毒消腫、排膿拔毒、活血止痛」,透過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促使膿毒外泄、瘀滯消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可分為三大類,協同發揮療效:

  1. 解毒殺蟲、斂瘡生肌

    • 銅青(銅鏽):性寒,能殺蟲解毒、收斂瘡口,抑制瘡面腐爛。
    • 松香:燥濕拔毒,生肌止痛,促進瘡瘍癒合。
  2. 消腫散結、破血排膿

    • 木鱉子:苦寒有毒,善攻毒散結,治癰腫疔毒。
    • 巴豆:峻烈辛熱,外用可腐蝕瘡膿、破積排毒。
    • 蓖麻子:辛平,拔毒通絡,助膿液外出。
  3.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消腫定痛,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杏仁:潤燥,輔助軟化瘡痂,緩解腫脹。

配伍特點

  • 以「毒性藥」(如巴豆、木鱉子)攻毒逐瘀,配合「斂瘡藥」(銅青、松香)收斂修復,形成「破中有收」的動態平衡。
  • 乳香、沒藥與杏仁的加入,既可減緩峻藥刺激,又能增強活血潤燥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此膏藥透過「腐蝕-排膿-生肌」三步作用:

  1. 初期:巴豆、木鱉子腐蝕瘡頂,促進膿栓脫落;
    2 中期:蓖麻子、銅青拔毒引流,減少膿液蓄積;
  2. 後期:松香、乳沒修復瘡面,推動組織再生。

總結:綠膏藥為古代瘡科峻劑,針對頑固性瘡毒設計,以毒攻毒,側重局部治療,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銅青、蓖麻子、松香、木鱉子、杏仁、乳香、巴豆、沒藥。
上為末,搗令勻,於淨石上,用斧捶千餘下成膏,收貯。
水浸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綠膏藥,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銅青、蓖麻子、松香、木鱉子、杏仁、乳香、巴豆、沒藥。 主治:諸般惡瘡,腫毒軟癤。

綠膏藥,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 組成:蜈蚣1條,空青3錢,輕粉2錢,朴消4錢,黃柏4錢,生軍3錢,胡黃連2錢。 主治:足上濕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