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師清瘟神方

呂祖師清瘟神方

LU ZU SHI QING WEN SHE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8%
胃經 15%
心經 15%
脾經 12%
膽經 6%
腎經 5%
心包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 辛溫解表,通竅散寒 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可溫肺散寒,通鼻竅,並能解表驅邪。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細辛能有效緩解,同時還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進而幫助機體抵抗外邪,恢復健康。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清瘟神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伴有鼻塞、頭疼等症狀,白芷可以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頭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白芷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共同作用,增強散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同時,白芷還能引導藥力上行,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頭面部,改善鼻塞、頭疼等症狀。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加入藜蘆,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解毒化濕: 藜蘆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之效。在瘟疫流行時,常伴有濕熱邪毒,藜蘆能有效祛除濕熱,減輕病症。
  2. 宣肺止咳: 藜蘆入肺經,能宣肺氣,止咳化痰。瘟疫患者多有肺氣鬱閉,咳嗽痰多,藜蘆能疏通肺氣,化解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

然而,藜蘆性峻,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毒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功效。清瘟神方主要針對風熱感冒、瘟疫等症,延胡索可以疏散風熱,同時解毒止痛,減輕患者的頭疼、咽痛等不適。
  2.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延胡索可以行氣活血,通經止痛,對於因風熱邪毒引起的氣血瘀滯,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在清瘟神方中,延胡索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毒、行氣活血的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通竅開竅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凝滯引起的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川芎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輔助清熱解毒,促進疾病痊癒。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包含「豬牙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牙皁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瘟疫流行時,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豬牙皁同時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瘟疫患者常伴有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的症狀,豬牙皁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減輕疼痛,加快患者康復。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包含硃砂,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清瘟神方多用於熱病神昏、驚厥等症,硃砂可有效平息心火、鎮定神志,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

二、 化瘀止痛: 硃砂亦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清瘟神方中常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藥材,硃砂可與之相輔相成,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病患疼痛。

呂祖師清瘟神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一、 解毒殺菌: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菌、燥濕止癢之效。古人認為瘟疫乃是由邪毒所致,雄黃可直接殺滅病菌,減輕病症。

二、 辟邪驅蟲: 古人相信雄黃具有辟邪驅蟲之效,能驅散疫氣,預防瘟疫的發生。因此,將雄黃加入藥方,除了治療疾病,亦有驅邪避疫之意。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呂祖師清瘟神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清代嘉慶年間,主治「一切瘟疫」。據典籍記載,嘉慶癸亥年(1803年)夏季炎熱異常,瘟疫盛行,以此方吹鼻,促使患者排出「惡血」,救治大量病患。其作用機理側重於「開竅逐穢、祛邪解毒」,透過鼻腔給藥,快速刺激黏膜,導出體內疫毒邪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驅邪開竅:

    • 細辛、白芷、藜蘆、牙皂:皆具辛散之性,擅長開通鼻竅、刺激黏膜。
      • 細辛、白芷:辛溫走竄,通鼻竅、散風寒濕邪。
      • 藜蘆:毒性強烈,古代用於催吐祛痰,此處少量吹鼻,可能利用其刺激黏膜作用,促使排出病理產物。
      • 牙皂(皁角):去子弦後毒性減,但其辛烈之性仍能強烈刺激鼻腔,引發噴嚏、「下惡血」,屬「通關開竅」之法。
  2. 活血行氣:

    • 延胡索、川芎
      • 延胡索活血散瘀,川芎為「血中氣藥」,二者協同促進氣血流通,助邪毒外透。
      • 瘟疫多伴氣滯血瘀,川芎上行頭面,可能引藥至病所,配合吹鼻法疏通頭面氣血。
  3. 解毒避穢:

    • 朱砂、雄黃
      • 朱砂鎮心安神,雄黃燥濕殺蟲,二者為傳統解毒要藥,可能針對疫毒「穢濁之氣」發揮作用。
      • 古代認為瘟疫與「瘴氣」「毒癘」相關,此二藥可外避穢惡,內鎮邪毒。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局部刺激」與「全身調節」:

  • 吹鼻法:直達頭面竅道,刺激後可能引發黏膜滲出或輕微出血(惡血),古代視為「排毒」途徑,類似「放血療法」的變通。
  • 藥物配伍:以辛香燥烈為主,透邪外出,輔以活血解毒,針對瘟疫「熱毒夾濕瘀」的病機。

四、應用特點
此方反映清代對瘟疫的「外治法」思維,強調「急則治標」:

  1. 以吹鼻迅速緩解症狀(如頭痛、鼻塞),可能藉黏膜吸收部分藥效。
  2. 辛香藥與毒劇藥(如藜蘆、雄黃)同用,體現「以毒攻毒」的瘟疫治療邏輯,符合古代「疫毒兇猛,非峻藥不克」的觀點。

總結
「呂祖師清瘟神方」為古代應急之方,其組成側重通竅逐瘀、解毒避穢,通過局部強刺激達到祛邪目的,具鮮明的時代與地域特色。然其藥性峻烈,現代應用需進一步考證與調整。

傳統服藥法


細辛1兩,白芷1兩,藜蘆1兩,延胡1兩,川芎1兩,牙皂(去子弦)5錢,朱砂1錢,雄黃2錢。
上為細末。
吹鼻。
嘉慶癸亥年,夏熱異常.人死者眾,以此藥陸續吹鼻內數次,俱下惡血,得活無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肺炎

相同名稱方劑


呂祖師清瘟神方,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引《鮑問梅手抄方》。 組成:細辛1兩,白芷1兩,藜蘆1兩,延胡1兩,川芎1兩,牙皂(去子弦)5錢,朱砂1錢,雄黃2錢。 主治:一切瘟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