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丸

JIANG C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心經 17%
腎經 17%
脾經 17%
肺經 8%
胃經 8%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僵蠶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白僵蠶的藥性:白僵蠶味甘、辛,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

二、僵蠶丸的功效:僵蠶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口噤、發熱、神昏、喉痹等症狀。白僵蠶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起到鎮靜安神、止痙的作用,同時還能化痰止咳,有助於解除痰濁阻滯,恢復正常呼吸。

僵蠶丸方劑中包含烏頭,源於其寒性祛風止痛的功效。

烏頭性寒,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解毒等功效。僵蠶丸主治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而烏頭在此處的作用為散寒止痛驅散寒邪緩解痺痛

此外,烏頭可通絡止痛,配合僵蠶等藥物,可疏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僵蠶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僵蠶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症狀。
  2. 散寒止痛:僵蠶丸中僵蠶、蜈蚣等藥材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而沒藥能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僵蠶丸中加入沒藥,能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的目的。

僵蠶丸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互補: 僵蠶性寒,善於息風止痙,但較偏於收斂,蜈蚣性溫,能通絡止痛,且具有較強的驅風作用。二者配伍,寒溫相濟,能使藥力更為平和,並能發揮各自功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 臨牀應用: 僵蠶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蜈蚣可通經絡,散風止痛,並具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或外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二者合用,可起到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驅風的功效,對於治療小兒驚風症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

主治功效


僵蠶丸成分與功效

僵蠶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僵蠶、烏頭、沒藥和蜈蚣組成。僵蠶丸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癱瘓風、手足不隨、言語不正等症狀。

白僵蠶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沒藥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沒藥中含有的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可以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沒藥偏於散血化瘀,而乳香偏於行氣、伸筋。

蜈蚣

蜈蚣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蜈蚣性辛、溫、微有毒,入藥後性溫,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蜈蚣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等疾病。但毒性劇烈,使用務必謹慎,以防中毒。

總結

僵蠶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僵蠶、烏頭、沒藥和蜈蚣組成。僵蠶丸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癱瘓風、手足不隨、言語不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沒藥(研)1兩,蜈蚣(炙)半兩。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薄荷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四肢麻痺癱瘓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僵蠶丸, 出處:《直指》卷二十一。 組成:白僵蠶(炒)、明白礬(生)。 主治:喉風,疫盛急喉閉。

僵蠶丸, 出處:《醫統》卷四十三。 組成:白僵蠶、瓜蔞仁、杏仁、訶子、貝母、五倍子各等分。 主治:鬱痰。

僵蠶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白僵蠶(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沒藥(研)1兩,蜈蚣(炙)半兩。 主治:癱瘓風,手足不隨,言語不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