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商陸逐水散以「商陸」為主要藥材,乃因商陸具利水消腫之效,能有效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狀。
商陸性寒,味苦辛,入肺、腎經,可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其根部富含皁苷類物質,具有利尿排毒之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並改善腎臟功能,達到消腫除水之目的。
因此,商陸逐水散以商陸為藥材,可針對水腫、腹水等病症,發揮顯著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商陸逐水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雞峰普濟方》,主治「水氣」之證。依古籍所載,王申患水氣病,四肢腫脹甚劇,無法坐臥,晝夜倚壁而立,服此方後「頓愈」,可見其逐水消腫之效顯著。所謂「水氣」,泛指水濕停聚、泛溢肌膚所致之浮腫,或兼見胸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類似於現代水腫、腹水等疾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白商陸根為主藥,其性苦寒有毒,專入肺、脾、腎經,能「通二便、逐水濕」,《神農本草經》謂其「主水脹,疝瘕,痹,熨除癰腫」。然其毒性峻烈,故炮製強調「去粗皮,陰乾或焙乾」,或為減毒;配伍黃顙魚、大蒜、綠豆同煮,則具以下邏輯:
- 黃顙魚(俗稱黃辣丁)甘平,《本草綱目》載其「煮食消水腫,利小便」。此方取其「以形治形」之理,魚類善行水濕,輔助商陸導水下行。
- 大蒜辛溫,能「逐水氣,破冷積」(《名醫別錄》),其辛散之性既可助商陸開泄水濕,又能制約商陸之寒性,避免水濕凝滯。
- 綠豆甘寒解毒,《開寶本草》言其「主丹毒煩熱……消腫下氣」。此處用以解商陸之毒,且煮至「豆爛為度」,取其糜爛之性濡潤腸道,緩和商陸峻下傷正之弊。
全方以商陸為君,攻逐水飲;黃顙魚、大蒜為臣,協力行水散結;綠豆為佐,解毒護胃。服法則先食豆飲汁,再以汁送藥,既顧護脾胃,又引藥直達水濕之所。其原理可歸納為「開鬼門,潔淨府」,通過二便分消水濕,使「水化為氣內消」,乃峻劑緩用之範例。
三、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若運用得當,或可針對實證水腫(如腎性水腫、肝硬化腹水初期)屬陽水者。然需辨明「水氣」屬實熱壅盛,而無正氣虧虛,方可投之。方中商陸與綠豆的配伍,亦體現「毒性藥與解毒藥同用」的古代製方智慧,符合「相反相成」之法度。
傳統服藥法
白商陸根(去粗皮,薄切,陰乾或焙乾,為末)。
上用黃顙魚3個,大蒜3瓣,綠豆1合,水1升同煮,以豆爛為度。先食豆,飲汁送下;又以汁下藥2錢。水化為氣內消。
水氣《雞峰》:省郎王申病水氣,四肢悉病,木能坐臥,晝夜倚壁而立,服此一劑,頓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商陸逐水散,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白商陸根(去粗皮,薄切,陰乾或焙乾,爲末)。 主治: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