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散

楮實散

CHU SH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6%
小腸經 16%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楮實散中加入土瓜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土瓜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配合楮實散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濕熱蘊結,或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
  2. 利尿通淋,排石通便:土瓜根還具有利尿通淋、排石通便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改善尿路感染,同時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配合楮實散中其他藥材,提高療效。

楮實散方中包含商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商陸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便瀉下的功效。方中以商陸配合其他藥物,可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針對水腫、腹水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商陸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病症。楮實散本身也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商陸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總而言之,商陸在楮實散方中扮演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楮實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要適應症

  1. 肝熱生翳:因肝經鬱熱上攻於目,導致黑睛(角膜)或晶珠(水晶體)混濁,視物不清。
  2. 氣翳細點:翳膜輕淺,如雲霧狀散在分佈,可能伴隨眼乾澀、畏光。
  3. 小兒翳眼:小兒體質稚陰稚陽,易因熱病或飲食積熱引發目翳,此方藥性平和可適用。

此方所治「翳證」多屬早期或輕症,特點為翳薄而散,未深結固化,與肝熱或氣滯相關,而非久病虛損所致。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單味藥「楮實子」特性

  1. 性味歸經:甘、寒,入肝、脾、腎經。
  2. 傳統功效
    • 清肝明目:寒能清熱,針對肝經鬱熱上炎所致的目赤、翳障。
    • 補益肝腎:含油脂滋潤之性,可養肝陰而明目,適於熱傷陰分的乾澀翳眼。
    • 利水消腫:間接疏通眼部氣滯水濕(如「氣翳」可能夾雜輕微水濕停聚)。

配伍邏輯

  • 蜜湯調服
    • 蜂蜜甘緩潤燥,能緩和楮實子寒性,保護脾胃;同時潤澤臟腑,助藥力上行潤目。
    • 食後服:藉飲食之氣引藥力停留中焦,緩慢吸收,使藥效更持久作用於頭目。

治療機轉推論

  1. 清熱透翳:楮實子寒性直折肝火,減少熱毒灼傷目絡,阻斷翳膜生成。
  2. 滋陰退翳:其油脂與蜜協同滋養肝腎之陰,改善眼部乾澀,促進翳膜吸收。
  3. 輕透散結:針對「氣翳」的細點散漫,楮實子質輕上行,可能助於疏散眼部滯氣。

適用特點與潛在局限

  • 優勢:單方簡便,適於肝熱初起或小兒體質不耐峻藥者。
  • 局限
    • 若翳膜深厚或屬虛寒性目疾(如老年性白內障)恐力有不逮。
    • 無其他疏風、活血藥相佐,對外感風熱或血瘀型翳障效果有限。

此方體現「清補兼施」思路,以柔潤清熱為主,符合中醫「治上焦如羽」的輕靈原則。

傳統服藥法


楮實子(研細)。
上以蜜湯調下,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角膜炎

相同名稱方劑


楮實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 組成:楮實子(研細)。 主治:肝熱生翳;及氣翳細點,小兒翳眼。

楮實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楮實子(去白膜,炒)半兩,夏枯草半兩,甘草半兩,香附子(炒)1兩,夏桑葉1兩。 主治:冷淚。

楮實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 楮實散(《禦藥院方》卷十。)出處:《禦藥院方》卷十。組成:楮桃兒、土瓜根、商陸各等分。主治:去皴皺,悅皮膚。 。 主治:去皴皺,悅皮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