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陸膏
SHANG L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二十引《小品方》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6%
小腸經 16%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商陸膏方劑中包含商陸,主要原因如下:
- 商陸具利水消腫之效: 商陸性寒,味苦辛,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水腫、腹水、腳氣、瘰癧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 商陸為方劑主藥: 商陸膏方劑以商陸為主藥,以其利水消腫的功效為基礎,搭配其他藥材,如甘草、赤小豆等,以增強藥效,並緩和商陸的毒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商陸膏中加入豬脂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藥效:豬脂膏性潤滑,有助於商陸膏的滲透性,使藥物更易於被皮膚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緩解刺激:商陸本身性寒,外用可能引起皮膚刺激,而豬脂膏具有滋潤、保護的作用,可以減緩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總之,豬脂膏的加入,既能提升商陸膏的藥效,又能緩解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是商陸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商陸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治水腫:
商陸膏外敷可「摩腫」,內服少量亦能利水消腫。商陸根善逐水濕,針對水腫實證(如水濕壅盛、二便不利),尤其適於局部腫脹或腹水。
豬膏(豬脂)作為基質,既可潤膚(防商陸刺激),又能協商陸行水而不傷正。應用特點:
此方「內外兼用」,外治通過藥力滲透消局部水腫;內服少量則取商陸「通利二便」之效,但須嚴格控制劑量(古代亦強調「少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商陸根
- 苦寒沉降,專逐水濕:商陸能刺激腸道與腎臟,促進水液代謝(類似現代利尿瀉下作用),古人視其為「通利三焦」之峻藥。
- 外用透皮滲濕:生商陸搗敷或製膏,可引局部水濕外散,改善肌膚腫脹。
佐藥:豬膏(豬脂)
- 緩和藥性:商陸峻烈,豬膏潤澤可減其燥烈之性,防止皮膚刺激。
- 載藥助滲:油脂基質利於藥物附著肌表,延長作用時間,增強「摩腫」效果。
配伍思路
- 峻藥緩用:商陸雖猛,但配伍豬膏與「少量內服」之設計,體現「去性存用」思維,減毒性而留逐水之效。
- 內外呼應:內服治本(根除水濕)、外敷治標(速消腫勢),符合中醫「標本兼治」原則。
三、潛在治療機轉推論
現代藥理佐證:
- 商陸含皂苷類成分(如商陸毒素),可刺激黏膜(腸道、腎臟)增加水液排泄;外用則可能透過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脹。
- 豬脂含脂肪酸,能形成保護膜,減少商陸對皮膚的直接刺激,同時作為溶媒幫助脂溶性成分釋放。
傳統理論對應:
- 「開鬼門,潔淨府」:商陸內服利小便、通大便,外敷發散水氣,雙途徑符合《內經》治水思想。
- 「以滑養竅」:豬膏潤滑之性,輔助商陸疏通水道(如二便、腠理),暗合「滑可去著」之理。
總結:商陸膏以逐水為核心,通過藥對配伍與給藥途徑的巧妙設計,實現「內外分消水濕」之效,體現古人對峻藥的節制運用與外用製劑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商陸根1斤(生者),豬膏1斤(先煎,可有2斤)。
上藥合煎令黃,去滓。以摩腫;亦可服少許。
忌犬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商陸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小品方》。 組成:商陸根1斤(生者),豬膏1斤(先煎,可有2斤)。 主治:水腫。
商陸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商陸6兩,牛蒡子5錢,防風5錢,金銀花5錢,荊芥5錢,當歸尾5錢,連翹5錢,赤芍藥5錢,紅花5錢,茅蒼朮5錢,甘草5錢。 主治:瘡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