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惡實根塗敷方中加入豬脂膏,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潤滑作用: 豬脂膏具有滋潤、滑潤的特性,能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滲透皮膚,到達患處。惡實根本身性苦寒,加入豬脂膏可以緩解其寒性,並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二、促進癒合: 豬脂膏富含油脂,可形成保護膜,防止傷口感染,並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同時,豬脂膏也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反花瘡并積年諸瘡不癒者
「反花瘡」古稱瘡口潰爛、胬肉翻出如花狀,類似現代醫學的「慢性潰瘍伴肉芽增生」或「皮膚惡性腫瘤潰瘍」;「積年諸瘡不癒」則指長期難以癒合的慢性瘡瘍,如頑固性濕疹、膿瘍、褥瘡等。此方外用,旨在透過解毒消腫、潤膚生肌以促進瘡面修復。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惡實根(牛蒡根)
-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肺、胃經。
- 傳統功效:
- 清熱解毒:針對瘡瘍熱毒,《本草綱目》載其「散諸腫瘡瘍之毒」,能抑制瘡面感染。
- 消腫排膿:促進瘡毒外透,緩解胬肉增生(反花瘡特徵)。
- 抗菌抗炎:現代研究顯示牛蒡根含多酚類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瘡瘍病原體有抑制作用。
2. 豬脂
- 傳統功效:
- 潤膚生肌:作為基質,能形成保護層,防止瘡面乾裂,《千金方》多用其調藥外敷治瘡。
- 促進吸收:油脂助藥粉附著患處,延長藥效。
- 營養修復:含脂肪酸,提供瘡口修復所需脂質,加速癒合。
治療原理推論
- 解毒與修復並行:
牛蒡根清熱解毒以控感染,豬脂潤燥護瘡,兩者協調標本兼治。適合「熱毒未清兼陰血耗傷」之慢性潰瘍。 - 物理性作用:
藥糊覆蓋瘡面,隔絕外邪,減少二次感染;豬脂軟化痂皮,助壞死組織脫落。 - 現代科學佐證:
牛蒡根中的木脂素(如arctiin)具抗炎效果,豬脂的封閉性可調節瘡口濕潤環境,符合現代濕性癒合理念。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思路相似於「解毒藥+賦形劑」的外治模式。若瘡面分泌物多,可考慮加枯矾收濕;若疼痛明顯,或可配乳香末增強止痛。然須依具體證候調整,非通治一切潰瘍。
傳統服藥法
惡實根末4兩,豬脂3兩。
上調和如糊,塗瘡上,一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惡實根塗敷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惡實根末4兩,豬脂3兩。 主治:反花瘡並積年諸瘡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