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扇膏中添加豬脂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滋潤潤燥: 豬脂膏性潤,與烏扇等藥材搭配,可增強潤燥生津的功效,使藥效更易滲透肌膚,發揮滋養、潤澤的作用。
二、 黏合劑作用: 豬脂膏具備良好的黏合性,可將藥材緊密結合,製成膏劑,方便塗抹使用,並延長藥效的發揮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扇膏主治功效分析
烏扇膏,源自《集驗方》,其組成簡潔,僅由生烏扇(切)與豬脂構成,比例為一斤對一斤。然其主治功效卻歷代醫家所重視,主要針對「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之症。綜觀歷代醫籍,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烏扇的藥性與功效
苦辛降散,解毒散結
烏扇,味苦、辛,性平,入肺、脾、肝經。《本經逢原》言其「苦能下泄,辛能上散」,說明其藥性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疏泄下焦,亦可發散上焦。《本草詳節》則指其「散結氣,破痃癖」,可見其善於疏散凝滯之氣,解除鬱結之症。
降厥陰相火,解血散腫
《本草詳節》中提到「皆取其降厥陰相火也。火降則血散腫消,痰結自解,癥瘕自除。」指出烏扇具有清降厥陰相火之功,當火熱降伏,則血瘀消散,腫脹消退,痰涎凝結亦可得到緩解。此理論亦可解釋其在治療瘧母、疝氣等疾病中的作用。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本經逢原》認為烏扇「力能解散毒鬱」,《傷寒治例》亦提到其可「解毒」,說明烏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應用於咽喉腫痛,即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以緩解喉痹咽痛之苦。
利小便,通大腸
烏扇亦有通經利尿、利大腸之效,《本草備要》記載其「通經閉,利大腸」,可見其能促進體內水道的疏通,並協助排出體內積滯。這亦間接反映了其可以疏泄邪熱,使之從二便而出。
豬脂的輔助作用
滋潤、保濕
豬脂膏性味甘平,其主要作用是滋潤皮膚,提供保濕效果。於烏扇膏中,豬脂膏能緩解烏扇的辛燥之性,降低刺激,使藥力更易滲透皮膚及黏膜,進而發揮藥效。
潤燥滑腸
豬脂膏入藥亦有潤燥、滑腸之效。可助烏扇排出體內積熱,亦能緩解咽喉乾燥不適,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烏扇膏治療喉痛閉塞之原理
綜合以上分析,烏扇膏治療傷寒熱病導致的喉中疼痛、閉塞不通,其治療原理如下:
- 清熱解毒:烏扇具有苦寒之性,能清解傷寒熱邪,消除咽喉炎症。
- 疏散結氣:烏扇辛散之性,可疏散咽喉部位鬱結之氣,解除咽喉閉塞之感。
- 降火消腫:烏扇能清降厥陰相火,消除咽喉腫脹,緩解疼痛。
- 滋潤緩解:豬脂膏滋潤咽喉黏膜,減輕乾燥不適,促進藥物吸收。
總結
烏扇膏以烏扇為君,取其苦辛降散,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配以豬脂膏為輔,滋潤緩解,協助藥力滲透,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疏散結氣、消腫止痛之效,故能有效治療傷寒熱病所致的喉中痛、閉塞不通等症。其配伍簡潔,但功效顯著,實為臨牀應用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生烏扇1斤(切),豬脂1斤。上藥合煎去滓,取如半雞子。
薄綿裹之,納口中,稍稍咽之。
忌酒、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烏扇膏, 出處:《外台》卷二引《集驗方》。 組成:生烏扇1斤(切),豬脂1斤。 主治: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