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脂散

豬蹄脂散

ZHU TI ZH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蹄脂散」方劑中包含「豬脂膏」,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潤燥生肌: 豬脂膏性潤滑,可潤澤肌膚,生肌斂瘡,適用於外傷、燒傷、燙傷等損傷,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豬脂膏具有消腫止痛功效,可減輕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豬蹄脂膏在「豬蹄脂散」中發揮潤燥生肌、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提升療效,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蹄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因凍所致爛瘡」,即因寒凍侵襲導致皮膚潰爛的瘡瘍。古代醫家認為,寒凍之氣可凝滯氣血,使肌膚失於溫煦濡養,久則氣血瘀阻,皮肉腐敗成瘡。此類瘡瘍多見於四肢末端,表現為皮膚皸裂、潰爛、疼痛,甚至流膿。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豬後懸蹄(燒,研細)

    • 豬蹄在中醫理論中具滋陰、潤燥、生肌之效,其懸蹄部分經火燒後,性質轉為溫澀,可收斂瘡口、止血生肌。古代亦用燒灰法增強其收斂瘡瘍的作用(類似「炭藥」原理),適用於潰爛久不收口的瘡瘍。
  2. 豬脂

    • 豬脂(豬油)性味甘涼,質地潤澤,能潤膚化燥、保護創面,防止瘡瘍進一步乾裂。其油脂成分可形成屏障,隔絕外邪(如寒氣、穢濁),同時促進局部氣血運行,輔助懸蹄灰的修復作用。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潤燥生肌」與「溫斂愈瘡」為核心:

  • 懸蹄灰:溫澀收斂,直接作用於瘡面,促進潰瘍癒合。
  • 豬脂:滋潤保濕,改善凍瘡導致的乾裂,並載藥滲透。
    二者一收一潤,共奏「斂瘡潤膚」之效,符合凍瘡「寒凝血瘀—肌膚失養」的病機。

延伸思考
此方簡約而不失實用性,體現古代外治法的「就地取材」智慧。豬蹄灰與動物油脂的搭配,可能透過物理性保護與局部刺激修復(灰分的收斂作用)協同起效,契合傳統「以皮治皮」「以潤制燥」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豬後懸蹄(燒,研細)、豬脂。
上藥都拌勻。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豬蹄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引《德生堂方》。 組成:豬後懸蹄(燒,研細)、豬脂。 主治:因凍所致爛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