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膏湯中使用豬脂膏,主要原因有二:
- 滋潤補虛: 豬脂膏富含脂肪酸,可滋潤五臟六腑,補益氣血,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有良好的滋補功效。
- 潤燥滑腸: 豬脂膏性滑潤,可潤滑腸道,緩解燥熱便祕等症狀。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問題,豬脂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豬脂膏亦有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寒性體質者亦有一定幫助。
豬膏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消腫: 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豬膏湯常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而淡豆豉的加入可以幫助清除瘀血、消腫止痛,輔助治療。
- 行氣活血: 淡豆豉具有行氣活血之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豬膏湯中加入淡豆豉,可以提升療效,使傷口更快恢復。
因此,豬膏湯中加入淡豆豉,不僅可以解毒消腫,更可以行氣活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膏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石發」。「石發」在古代醫籍中多指因服用礦石類藥物(如五石散)後引起的熱毒積聚、津液耗傷之證,症見發熱、煩渴、皮膚乾燥或生瘡、便秘等。此類病症多因金石之藥性燥熱,久服易傷陰化火,而豬膏湯以滋潤清熱為主要方向,旨在緩解燥熱傷津之象。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豬膏(2升)
- 性味甘涼,具滋陰潤燥、滑腸通便之效。
- 針對石發所致津液虧耗、腸燥便秘,能潤養臟腑,緩解皮膚與黏膜乾燥。
生薑汁(2升)
- 性辛溫,能和中止嘔、散結通滯。
- 於此方中可能用於調和諸藥寒涼之性,兼助青蒿、天門冬等藥力宣散,防止滋膩礙胃。
青蒿汁(1升)
- 性寒味苦,清虛熱、涼血退蒸。
- 針對石發之燥熱內蘊,能透熱外出,尤善解陰分伏熱。
天門冬汁(1升)
- 甘寒滋潤,養陰生津、清肺降火。
- 直接補充津液,療熱病傷陰之口渴、燥咳,與豬膏協同增強潤燥之功。
配伍邏輯
- 滋潤為主,清熱為輔:豬膏、天門冬為君藥,潤燥養陰;青蒿為臣藥,清熱透邪;生薑為佐使,調和藥性並助行散。
- 汁液熬膏,取「滑潤速效」之意:全方以汁液濃縮成膏,易於吸收,尤適津枯熱結之證,酒湯送服更能助藥力周行全身。
推論可能的功效延伸
此方除治石發外,或因其滋陰清熱兼散結之性,適用於其他陰虛燥熱證,如熱病後期津傷未復、虛勞乾咳、腸燥便秘等,然須辨證確屬津虧熱輕者。
製法特點
銀石器熬製可避火毒,微火慢熬保留藥汁精華,符合古代對金石類藥毒緩解的謹慎處理原則。
傳統服藥法
豬膏2升,生薑汁2升,青蒿汁1升,天門冬汁1升。
上入銀石器內以微火熬成膏。
每服1匙,酒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慢性腎衰竭食道炎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膏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豬膏1兩(烊之),豉1升(綿裹)。 主治:解散熱渴。主治:石發。
豬膏湯,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豬膏2升,生薑汁2升,青蒿汁1升,天門冬汁1升。 主治:肝勞實熱,關格牢澀,閉塞不通,毛悴色夭。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