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膩粉散中含有輕粉,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輕粉為雄黃提煉的製品,其性燥烈,善於清熱解毒,尤擅治濕熱蘊結之症。
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等,輕粉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材,可起到較好的療效。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慎用,不可內服,且需遵醫囑使用。
膩粉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入心經,能開竅醒神,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膩粉散主治婦人血暈、氣悶不舒,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神志昏迷,而麝香能開竅醒神,使氣血流通,恢復神志。
二、活血止痛:麝香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膩粉散中加入麝香,可幫助活血化瘀,改善婦人血暈、氣悶不舒等症狀,達到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膩粉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本草綱目》、《奇效良方》、《幼幼新書》、《活幼口議》、《太平聖惠方》、《御藥院方》等古籍的記載,可見膩粉散的主要功效與應用,不僅限於蜈蚣咬傷,其應用範圍廣泛,且古籍中多處提及用於小兒科疾病,以下針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解毒散熱,消腫止癢
- **《本草綱目》**中提到,膩粉(即輕粉)有「解毒」之功,且能「化胎毒」,用於新生兒因母體熱毒導致的驚風。這表明膩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除體內的熱毒邪氣。
- **《幼幼新書》**中,多個方劑以膩粉配伍其他藥物,治療小兒「熱渴不止」,可見其解熱之能。
- **《活幼口議》**進一步闡明,膩粉用於「散毒」,與黃連等同用,治療因胎毒引起的驚風等症狀,強調其解毒作用。
- **《太平聖惠方》**則將膩粉散用於治療「月蝕瘡」,此類瘡瘍多為熱毒蘊結,膩粉散在此發揮其解毒消腫的作用。
- **《御藥院方》**亦提及膩粉散可治「皮膚受風邪,發作癢痛,諸瘡」,由此可知膩粉有消腫止癢之效。
治療原理: 輕粉性寒,入血分,能清解血分之熱毒,同時具有收斂消腫之功,故能解毒消腫。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癢之效。
二、活血散結,祛瘀止痛
- **《奇效良方》**提及,瘡疹愈後若毒氣留滯,會導致瘡疹復發,此時宜用膩粉散等藥物外敷,以解毒散瘀。這表明膩粉散具有活血散結、祛瘀的功效。
- **《幼幼新書》**中,膩粉散亦被用於治療「小兒瘰癧」,瘰癧多為痰瘀互結,膩粉散在此可發揮活血散結之功。
- **《太平聖惠方》**中提到,膩粉散可「利下惡物、筋膜」,此處的「惡物」多指體內瘀滯之物,說明膩粉散具有活血通絡、祛瘀之功。
治療原理: 麝香能開竅醒神,亦有活血散瘀之效;劉寄奴則有行氣活血、消癥止痛之功。三藥合用,能起到活血化瘀、消散結節的作用,從而緩解疼痛。
三、外敷療瘡,促癒合
- **《奇效良方》、《太平聖惠方》**等均記載,膩粉散常被用於瘡瘍外敷,以促進瘡瘍癒合。
- **《幼幼新書》**中,有多個治療瘡瘍的方劑,皆有膩粉的身影。
- **《御藥院方》**也提及膩粉可用於治療皮膚癢痛及諸瘡。
治療原理: 輕粉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促使瘡瘍癒合;此外,其解毒消腫的功效亦能改善瘡瘍的局部環境,利於創面修復。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膩粉散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解毒散熱、消腫止癢、活血散結、祛瘀止痛、外敷療瘡等方面。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輕粉的清熱解毒、收斂消腫,麝香的開竅醒神、活血散瘀,以及劉寄奴的行氣活血、消癥止痛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古籍中,膩粉散被廣泛用於小兒科疾病,如熱毒、瘡瘍、瘰癧等,足見其療效之廣泛。
傳統服藥法
膩粉半兩,麝香少許。
上相和研勻。
生薑汁調塗咬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膩粉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 組成:膩粉1分,生薑汁。 主治:蜈蚣咬傷。
膩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 組成:膩粉半兩,麝香少許。 主治:蜈蚣咬傷。
膩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膩粉1分,香墨少許,蓽撥少許。 主治:蠍螫。
膩粉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膩粉2錢,藜蘆末半兩,狼毒末3錢。 主治:皮膚受風邪,發作癢痛諸瘡。
膩粉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膩粉1分,皂莢1挺(長7-8寸者,去黑皮,塗酥,炙令香熟)。 主治:小兒熱渴不止。
膩粉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膩粉1分,黃耆1分(銼),糯米3-7粒,斑貓2-7枚(去翅足,糯米拌炒令黃)。 主治:小兒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