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效散

定效散

DING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肝經 16%
胃經 13%
肺經 13%
腎經 9%
小腸經 9%
心經 7%
脾經 7%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效散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腹痛便溏等症狀,訶子能有效改善。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止瀉止痛的作用。

因此,定效散中加入訶子,有助於收斂止瀉、清熱解毒,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定效散中包含輕粉,乃因其具備以下特性: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如發熱、頭痛、口渴、咽喉腫痛等,具有較佳的療效。
  2. 殺蟲止癢: 輕粉亦具殺蟲止癢功效,對於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症狀。

因此,定效散中加入輕粉,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定效散中加入麝香,乃因其藥性峻烈,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可迅速解除寒凝血瘀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

麝香氣味芳香,能直達心肺,且其穿透力強,可迅速透過血腦屏障,改善腦部血供,並活化腦細胞,有助於恢復意識。此外,麝香亦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定效散」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定效散」主治「小兒下疳」,即小兒因濕熱下注或感染所致的陰部潰瘍、糜爛(如龜頭炎、包皮炎或外陰濕疹等),症狀常見紅腫、膿血分泌物、疼痛瘙癢。此方以外用為主,通過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殺蟲止癢,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藥材與邏輯推理

1. 訶子(去核,1兩)

  • 功效:性平酸澀,善收斂止血、生肌斂瘡,外用可減少潰瘍滲出,促進瘡面乾燥癒合。
  • 針對病理:下疳潰瘍的膿血滲出,訶子能斂瘡固表,防止感染蔓延。

2. 好臘茶(1兩)

  • 功效:指優質陳年茶葉,富含鞣質,具收斂、清熱解毒之效,外用可消炎抑菌,緩解皮膚濕熱腫痛。
  • 針對病理:濕熱鬱滯所致的紅腫潰爛,茶葉能清解局部熱毒。

3. 膩粉(10筒)

  • :膩粉可能指「鉛粉」(鹼式碳酸鉛)或「輕粉」(氯化亞汞),均有殺蟲止癢、攻毒斂瘡作用,但古代外用多取其抑制瘡瘍腐肉、祛除濕癢之效。
  • 針對病理:下疳瘙癢滲液,膩粉能乾燥瘡面、抑制寄生蟲或微生物。

4. 麝香(少許)

  • 功效:辛香走竄,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外用可促進藥物滲透,增強局部血液循環。
  • 針對病理:瘡瘍氣血壅滯,麝香能開竅通絡,助他藥深入病所。

5. 外洗輔助藥(漢蔥、木賊、川椒)

  • 漢蔥:辛溫通陽,殺菌消腫。
  • 木賊:清利濕熱,收斂瘡口。
  • 川椒:溫中殺蟲,止癢止痛。
  • 聯合作用:煎湯熏洗可清潔瘡面、去除膿血,為後續敷藥創造條件。

三、治療原理總析

1. 清熱解毒:臘茶、膩粉針對濕熱毒邪,抑制局部感染。
2. 收斂生肌:訶子、木賊收澀瘡口,減少滲出,促進組織修復。
3. 殺蟲止癢:膩粉、川椒祛除寄生蟲或微生物,緩解瘙癢。
4. 活血透藥:麝香引藥直達病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配伍邏輯
先以蔥、椒、木賊湯清潔瘡面,再敷藥直擊病灶,内外兼治。訶子與膩粉一斂一攻,茶葉與麝香一清一散,體現「去腐生新」的治療思路,符合中醫「潔瘡—袪毒—生肌」的外科療法。

傳統服藥法


訶子1兩(去核),好臘茶1兩,膩粉10筒,麝香少許。
上為末。
先用漢蔥、木賊、川椒三味煎湯,乘熱熏瘡,候通手洗滌,令膿血淨,將藥量多少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定效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二十。 組成:訶子1兩(去核),好臘茶1兩,膩粉10筒,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下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