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痰止嗽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化痰: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因熱痰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寒水石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 降逆止嘔:寒水石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熱上逆引起的嘔吐,寒水石可以清熱降逆,止嘔止咳。
總而言之,寒水石在化痰止嗽丸中的加入,是為了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綜合作用,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化痰止嗽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因痰熱擾心、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咳嗽,硃砂能起到安神定志、平息咳嗽的作用。
二、清熱解毒: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肺熱、解毒散結,對於痰熱鬱結、肺氣不利所致的咳嗽,硃砂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然而,硃砂亦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化痰止嗽丸中包含玄明粉,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 燥濕化痰:玄明粉性寒,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黏稠、咳痰不暢的症狀有顯著效果。
- 清熱解毒:玄明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熱痰阻塞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玄明粉在化痰止嗽丸中起到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痰止嗽丸]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暴感風嗽」,即因外感風邪突然引起的急性咳嗽。此類咳嗽多伴隨痰涎壅盛、咳痰不暢,或痰黏難出,風邪與痰濁搏結於肺系,導致肺氣失宣。方名「化痰止嗽」明確指出其作用以「化痰」為主,痰化則咳嗽自止,符合中醫「見咳休治咳」之理,強調祛除病因而非單純鎮咳。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寒水石(火煅)
- 性味辛鹹大寒,歸肺、胃經。
- 火煅後增強其清熱降火、化痰軟堅之效,尤擅化解熱痰膠結。此處用為君藥,直接針對風邪化熱或痰熱壅肺之病機,通過清熱瀉火與滌痰開結,疏通肺氣。
朱砂
- 性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 傳統用於鎮心安神,但此方取其「質重下行」之性,助痰濁從上焦沉降;另因其寒性可協同寒水石清熱,間接緩解咳嗽之急迫。然其用量較輕(5錢),主要起輔助作用,而非主導。
玄明粉
- 即芒硝之精製品,性鹹寒,歸胃、大腸經。
- 功能瀉熱通便、潤燥軟堅。在此方中並非為瀉下,而是利用其鹹寒潤化之力,稀釋黏痰使其易於咳出,同時導痰熱從下焦而去,體現「肺與大腸相表裏」的治法。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清熱化痰」為核心,三藥均屬寒涼之品,形成協同效應:
- 寒水石清上焦痰熱,朱砂沉降痰濁,玄明粉潤下導痰,共奏「上清下泄」之功。
- 煉蜜為丸並「噙化」的服用方式,使藥力緩釋於咽喉與肺系,直接作用於病所,適用於痰黏滯喉之咳嗽。
- 全方偏重於實熱痰證,對風邪初襲未化熱或虛寒痰嗽者未必適宜,體現中醫「熱者寒之」的辨證思維。
總結
此方劑簡潔峻烈,針對風熱痰嗽之急症,通過清熱、化痰、導痰三法並行,迅速打通氣道,恢復肺之宣肅功能。其組方側重「祛邪」,符合古代對急症處理「專一而力宏」的用藥特點。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4兩(火煅,為末),朱砂5錢,玄明粉5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噙化1丸。痰自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痰止嗽丸, 出處:《虺後方》。 組成:寒水石4兩(火煅,爲末),朱砂5錢,玄明粉5錢。 主治:暴感風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