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柏飲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益氣扶正: 人參為補氣藥,可補益元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參柏飲常用於氣虛、脾虛之症,人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有助於恢復正氣,改善病症。
- 調和藥性: 參柏飲中常含有較寒涼的藥物,如柏子仁、黃芩等。人參性溫,可中和寒涼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傷陽,使藥物作用更加溫和,更易於被機體吸收。
參柏飲中包含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止血: 側柏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劑中以側柏葉配伍其他清熱涼血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止血的作用,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
- 利水消腫: 側柏葉亦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減輕水腫。參柏飲中加入側柏葉,可配合其他利水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濕熱內蘊、水液停滯所致的水腫,例如腳氣、水腫等。
總而言之,側柏葉在參柏飲中發揮著清熱止血、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柏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參柏飲主治「血氣妄行,勢若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意指氣血暴脫、血溢上焦的急症。此症常見於中醫所稱的「血衄」(鼻衄、吐血等急性出血),因氣不攝血或血熱妄行,導致血液自口鼻大量湧出,病情危急。方中以人參補氣固脫,側柏葉涼血止血,兩者配合,標本兼顧。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人參(一兩)
- 功效: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生津安神。
- 治療原理:
- 氣為血之帥,大量失血時,氣隨血脫,人參能「益氣攝血」,通過補氣以挽回虛脫,穩定血行。
- 針對「氣不統血」之病機,人參可固護中焦脾氣,使血有所歸,避免進一步失血。
側柏葉(一兩)
-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收斂。
- 治療原理:
- 側柏葉性寒澀,擅長清熱涼血,直接抑製「血熱妄行」,減少血液外溢。
- 其收斂之性可促進血管收縮(中醫稱「斂血」),尤其適用於上部出血(如鼻衄、咯血)。
飛羅麵與新汲水
- 飛羅麵(精細小麥粉):作為賦形劑,調和藥末成糊狀,緩和藥性並保護胃黏膜。
- 新汲水(新鮮井水):性寒涼,助側柏葉清熱止血,同時避免溫燥激發血熱。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氣血雙調:人參「治本」以補氣攝血,側柏葉「治標」以涼血止血,針對「氣虛血熱」之複合病機。
- 動靜結合:人參補氣之「動」防氣脫,側柏葉斂血之「靜」抑溢出,兩者相佐,共奏固脫止血之效。
- 急症思維:方劑簡捷(僅二味),研末調服便於急救,符合「治急須效專力宏」的原則。
四、延伸推論
若出血伴隨明顯熱象(如面赤、脈數),側柏葉可加強清熱;若氣虛為主(面色蒼白、脈弱),則重用人參。此方體現中醫「血脫益氣」與「涼血固脫」並行的治療策略,適用於氣血兩燔的急症出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側柏葉1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用飛羅面2錢和勻,用新汲水調如稀面糊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參柏飲, 出處:《杏苑》卷五。 組成:人參1兩,側柏葉1兩。 主治:血氣妄行,勢若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