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消痔漏丸

NEI XIAO ZHI L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5%
大腸經 12%
肝經 11%
腎經 10%
膀胱經 6%
胃經 6%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消痔漏丸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收斂止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蜂蠟具有良好的收斂性,可收縮痔瘡組織,減少出血和腫脹;其潤滑性有助於潤滑腸道,促進糞便排出,防止便祕加重痔瘡。此外,蜂蠟還可保護腸道黏膜,減少刺激,減輕痔瘡患者的疼痛和不適。

總體而言,蜂蠟的加入有助於綜合治療痔瘡,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內消痔漏丸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止癢之效。痔漏多因濕熱下注,血脈瘀滯所致,白礬能收斂止血,抑制漏血,並輔助止痛。

二、燥濕殺蟲:白礬亦有燥濕殺蟲之功,可抑制痔瘡周圍的濕熱環境,減少細菌感染,進一步控制漏血及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

內消痔漏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止痛止血: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痔漏常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狀,硃砂可起到鎮痛止血的作用,緩解患者痛苦。
  2. 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硃砂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例如,硃砂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作用,與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合用,可增強止血功效。

總之,硃砂在內消痔漏丸中的加入,旨在發揮其鎮心安神、止痛止血等功效,並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痔漏的目的。

內消痔漏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痔瘡多因濕熱內蘊,血瘀凝滯而起,珍珠可清熱解毒,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改善痔瘡症狀。
  2. 收斂生肌,止血止癢:珍珠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同時,珍珠還有止血止癢的功效,可緩解痔瘡引起的出血、瘙癢等不適。

總之,內消痔漏丸中加入珍珠,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止血止癢等多方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

中藥方劑[內消痔漏丸]的組成中包含象牙,主要是因為象牙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象牙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改善由內熱引起的紅腫、瘡瘍等問題,並且有助於促進皮膚的修復。在[內消痔漏丸]中,象牙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和收斂效果,有助於改善由皮膚損傷引起的問題。然而,由於象牙具有一定的稀有性和成本,使用時需謹慎。

主治功效


內消痔漏丸主治功效分析

內消痔漏丸,據《菉竹堂集驗方》記載,主治痔漏。方中藥物組成及其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方劑組成:

  • 川黃連(酒炒)、槐花末(炒)、冬青子(焙乾): 此三味藥材各四兩,合為細末後,包裹於豬大腸內煮爛,再搗成泥狀。這部分藥材的處理方式獨特,利用豬大腸作為載體,可能意在緩釋藥力,並使其更好地作用於患處。

    • 川黃連(酒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酒炒可減輕其寒性,並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在該方中,川黃連主要負責清熱解毒,針對痔漏的炎症反應。

    • 槐花末(炒): 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炒制可降低其寒性,並使其止血作用更為顯著。槐花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止血的作用,針對痔漏出血的症狀。

    • 冬青子(焙乾): 冬青子味苦、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焙乾處理可降低其寒性,並使其藥性更加溫和。冬青子在此方中輔助清熱解毒,並減輕疼痛。

  • 明雄黃(一兩,研末)、朴硝(滾水泡,澄去土,一兩)、白蠟(一兩)、青黛(五錢): 這四味藥材與上述三味藥材混合,共同組成內消痔漏丸。

    • 明雄黃(研末):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殺蟲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研末處理方便與其他藥材混合,提高其療效。雄黃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殺蟲解毒的作用,針對痔漏可能存在的蟲積或濕邪。

    • 朴硝(滾水泡,澄去土): 朴硝味鹹、性寒,具有瀉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滾水泡澄去土的處理,旨在去除雜質,提高藥物的純度和療效。朴硝在此方中主要發揮瀉熱解毒的作用,針對痔漏的熱毒。

    • 白蠟: 白蠟性平,味甘,具有收斂止血、潤燥護膚的功效。白蠟在方中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並保護創面,促進癒合。

    • 青黛: 青黛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青黛在此方中輔助清熱解毒,並消腫止痛。

治療原理:

內消痔漏丸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痔漏的目的。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 黃連、朴硝、青黛等藥物清熱解毒,消除痔漏的炎症反應。
  2. 涼血止血: 槐花、白蠟等藥物涼血止血,控制痔漏出血。
  3. 殺蟲解毒: 雄黃具有殺蟲解毒的功效,針對可能存在的蟲積或濕邪。
  4. 消腫止痛: 冬青子、青黛等藥物消腫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5. 收斂生肌: 白蠟具有收斂止血、潤燥護膚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內消痔漏丸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等多種作用機制,共同達到治療痔漏的目的。其獨特的藥物配伍和製劑方法,體現了古代中醫的智慧。 然而,方劑的具體療效和適用範圍,仍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和臨牀經驗進行深入研究。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酒炒)4兩,槐花(炒)4兩,冬青子(焙乾)4兩。
上為末,入豬大腸內,扎兩頭,煮爛搗如泥,入後藥再搗成劑:明雄黃、樸消各1兩,白蠟1兩,青黛5錢;將白蠟溶化,青黛合勻,取起冷定,再碾為末,合藥搗勻,如硬,加醋糊成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忌五葷、房事二個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痔漏丸, 出處:《醫學啓蒙》卷三。 組成:川黃連(酒炒)4兩,槐花(炒)4兩,冬青子(焙乾)4兩。 主治:痔漏。

內消痔漏丸,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八。 組成:魚膘4兩,黃蠟4兩,明礬2兩(研末),朱砂5錢(飛),珍珠5錢(研末),象牙5錢(研)。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