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漏丸

固漏丸

GU L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6%
大腸經 12%
腎經 11%
肝經 11%
胃經 6%
膀胱經 6%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固漏丸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封閉藥力,提高療效:蜂蠟性黏稠,能將藥物成分包裹,形成保護層,防止藥性揮發流失,並延緩藥物在體內分解,延長藥效。
  2. 潤滑腸道,促進吸收:蜂蠟本身潤滑,有助於藥丸在腸道中滑動,減少摩擦,並促進藥物與腸道黏膜的接觸,提高吸收率。

因此,蜂蠟在固漏丸方劑中,起到保護藥效、提高吸收的作用,提升藥物整體療效。

固漏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虛或脾虛引起的自汗、盜汗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白礬。白礬,亦稱鉛礬,性寒,味澀,具有收斂之效,能夠鞏固腠理,減少汗液的流失。由於白礬具有明顯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調節體內的水分和汗液分泌,從而達到固漏的效果。

在中醫理論中,自汗多與脾腎功能虛弱有關,而白礬的加入,通過提高汗腺的敏感性,減少不必要的汗液排放,從而有助於平衡體內環境,防止過度出汗。此外,白礬還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增強方劑的療效,協同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因此,在固漏丸的配方中,白礬的使用不僅具有治療效果,還反映了中醫“調和陰陽”的理論基礎。

固漏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出血症狀,如鼻血、咳血等。其中,硃砂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硃砂,即辰砂,富含汞元素,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的功效。它能夠有效地幫助收斂止血,尤其在虛寒或陰虛的患者中,能夠調和氣血,增強體內的止血能力。

此外,硃砂在固漏丸中還起到了增進其他藥效、協同作用的作用,透過與其他成分的配伍,可以更好地調整體內的氣血狀態,促進癒合。由於其具有相對的寒性,方劑中其他成分如地榆、三七等能夠互補,使整體方劑更加平衡,最大程度發揮藥效。因此,固漏丸對於改善出血症狀、調和內部環境,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讓患者恢復健康的希望。

固漏丸中加入珍珠,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具有清心火,鎮心神,平肝潛陽,解毒生肌的功效。在固漏丸中,珍珠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因心神不寧、肝火上炎導致的漏下之症,同時其解毒功效亦能清除體內毒素,有助於止漏。

此外,珍珠還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妄行所致的漏下症亦有一定療效。因此,珍珠在固漏丸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有助於全面改善患者的漏下症狀。

固漏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自汗、盜汗等症狀,其中象牙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象牙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固澀作用的藥材,能有效減少體內的陰虛火旺,從而穩定汗腺,減少不自主的出汗現象。

象牙含有一定的有機成分和礦物質,能夠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對於調和體內的陰陽平衡也有顯著效果。此外,象牙還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能消除因內熱引起的煩躁和出汗,有助於調理整體的身體狀況。

因此,在固漏丸的方劑中加入象牙,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使其在防治自汗屬於氣虛的病症方面更為全面,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於疾病治療的整體觀和辯證施治的理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漏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固漏丸為治療痔漏、頑漏之方劑,主治「內外痔漏及諸般頑漏」。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氣血失調、濕熱下注、久病成漏所致,漏孔膿水淋漓,難以癒合。固漏丸以「解毒生肌,膠固不漏」為核心功效,既能清解瘡毒,又能促進瘡口癒合,使漏管黏合,達到「固漏」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魚鰾(四兩)

  • 特性:甘、平,補腎益精,膠質豐富。
  • 作用:作為君藥,煮爛後成膏,黏滯性強,能「膠固」瘡漏,物理性填塞漏管,並滋養瘡口組織,促進修復。

2. 黃蠟(四兩)

  • 特性:甘、微溫,性澀,具收斂、生肌之效。
  • 作用:與魚鰾共為君藥,加強黏合之力,於高溫熔化後冷卻成形,可固定漏管內部,阻斷膿水滲出,輔助瘡口閉合。

3. 明礬(一兩)

  • 特性:酸、澀、寒,收斂止血,解毒殺蟲。
  • 作用:為臣藥,收斂瘡口滲液,減少膿血分泌,兼能輕度腐蝕瘡瘍壞死組織,促其脫落。

4. 朱砂(飛,一兩)

  • 特性:甘、微寒,鎮心安神,解毒防腐。
  • 作用:為佐藥,借其「飛」製後細膩之性,外可解毒防腐,內可鎮靜安神(緩解痔漏疼痛引發的煩躁)。

5. 珍珠(五錢) & 象牙(五錢)

  • 珍珠:甘、鹹寒,長於生肌斂瘡,清熱解毒。
  • 象牙:甘、寒,傳統用於拔毒生肌,收斂瘡瘍。
  • 作用:二者共為佐使藥,增強生肌之力,針對「頑漏」久不癒合之特點,促進新肉生長,清除餘毒。

全方配伍邏輯

  1. 膠固填塞:魚鰾、黃蠟為基質,形成物理性封堵,阻斷漏管通流。
  2. 解毒收斂:明礬、朱砂清熱燥濕,殺蟲止血,減少膿液生成。
  3. 生肌長肉:珍珠、象牙直接促進瘡口修復,避免反覆潰破。
  4. 劑型設計:丸劑緩釋,空心酒送下,借酒行藥勢,直達下焦病所。

本方針對「頑漏」病理特點(漏管深、膿血黏滯、反覆發作),結合黏合、解毒、生肌三法,體現「標本兼治」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魚鰾4兩,黃蠟4兩,明礬1兩,朱砂(飛)1兩,珍珠5錢,象牙5錢。
解毒生肌,膠固不漏。
先將魚鰾煮爛,杵膏,入蠟化盡,離火入諸藥,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澀止血之功,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固漏丸,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引《敬信錄》。 組成:魚鳔4兩,黃蠟4兩,明礬1兩,朱砂(飛)1兩,珍珠5錢,象牙5錢。 主治:解毒生肌,膠固不漏。主治:內外痔漏及諸般頑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