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照丹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作用。水照丹作為治療熱毒壅盛、心煩不寧的方劑,珍珠的清熱解毒之功,可有效緩解熱毒對心神的影響,達到清心除煩的效果。
- 鎮心安神: 珍珠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對於熱毒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珍珠可以起到鎮定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水照丹方劑中加入珍珠,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鎮心安神,可謂一舉兩得,更好地發揮方劑的治療功效。
水照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其鎮心安神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驚悸等症;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水照丹方劑中往往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以增強其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功效,並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水照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之一為象牙。象牙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鎮靜安神、清心除煩的功效。根據中醫的理論,象牙能夠平衡人體的陰陽,有助於舒緩情緒,減少焦慮與煩躁。此外,象牙中含有的成分,如象牙粉,還具備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於一些血熱所引起的症狀。
在古代醫療中,象牙亦常被用於治療癲癇及夜驚等病症,因其能夠穩定神志,減少不必要的驚嚇。象牙的採集通常遵循一定的規範,因為現代對於大象的保護意識提高,使得其使用面臨著倫理與法律的挑戰。因此,在現代中醫推廣中,更需注意替代品的選擇與使用,確保合理運用中藥材的同時,兼顧保護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
水照丹方劑中加入海螵蛸,主要是針對其收斂止血、鎮驚安神的作用。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收斂止血作用,可有效止住因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出血,如鼻衄、咯血等。同時,海螵蛸的鎮驚安神作用,能平息因心神不寧、肝火上炎而引起的驚悸不安,以及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在水照丹方劑中加入海螵蛸,可以起到收斂止血、鎮驚安神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照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水照丹》主治「眼中翳膜」,即因風熱、肝火上炎或氣血瘀滯所導致的眼角膜混濁、障蔽視力的病證。中醫認為,翳膜多由外邪侵襲或臟腑失調引起,需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為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真珠末(珍珠粉)
- 性味:甘、鹹,寒。
- 功效:清肝明目、解毒生肌。珍珠粉能清肝經風熱,促進角膜損傷修復,古代常用於目赤翳障。
朱砂(辰砂)
- 性味:甘,微寒;有毒(古方外用不避)。
- 功效: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朱砂外用可清局部熱毒,抑制炎症反應,間接助退翳。
象牙
- 性味:甘,寒。
- 功效:清熱解毒、斂瘡生肌。象牙能緩解眼部潰瘍性損傷,促進組織修復,古方多用於翳膜遮睛。
烏賊魚骨(海螵蛸)
- 性味:鹹、澀,溫。
- 功效:收澀止血、退翳消障。海螵蛸含碳酸鈣,可輕柔摩擦角膜表面,輔助剝離翳膜,並收斂滲出物。
方劑配伍邏輯
- 退翳為主:珍珠、海螵蛸直接針對翳膜,珍珠清熱潤澤,海螵蛸機械性剝離。
- 清熱為輔:朱砂、象牙清解熱毒,防止炎症加重翳膜形成。
- 外用劑型:熔蠟為丸,質地溫和且緩釋藥效,避免刺激眼部。夜間用藥後,晨起以水沖洗,利用水液流動帶走鬆動的翳膜殘質。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結合「清熱解毒」與「物理性退翳」雙重作用:
- 藥物滲透角膜表層,軟化翳膜黏附。
- 海螵蛸微顆粒協助輕度刮除壞死組織。
- 珍珠、象牙修復受損黏膜,減少疤痕增生。
- 朱砂抑制局部細菌感染,避免病情惡化。
總結
《水照丹》為古代眼科外用方,通過清熱、消翳、生肌三階段作用,針對風熱型或輕度角膜混濁(非器質性病變)有緩解效果。其組方體現「以滑治澀」「以毒攻障」的中醫外治理念,符合古代對翳膜「濁邪黏滯」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真珠末1字,朱砂1字,象牙半錢,烏賊魚骨半錢。
上為細末,熔蠟為丸,如黍米大。
每用臨臥置眼中,隨左右用,來早以水1盞,開眼放藥水中,翳膜盡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水照丹,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真珠末1字,朱砂1字,象牙半錢,烏賊魚骨半錢。 主治:眼中翳膜。
水照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眼科訣髓》。 組成:朱砂,海螵蛸2片(研,水飛),白丁香7粒,腦子1皂角子大。 主治:目生膚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