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丹

照水丹

ZHAO SHU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續本事》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1%
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3%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照水丹方劑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照水丹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狂躁等症狀,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改善睡眠品質。
  2. 化瘀止痛:硃砂亦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照水丹中,硃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然而,硃砂屬於重金屬,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毒性,因此照水丹的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用。

照水丹方劑中包含海螵蛸,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收斂止瀉: 海螵蛸性收斂,味甘鹹,入腎經,能固澀止瀉。照水丹用於治療脾腎虛寒、寒濕下瀉等症,海螵蛸的收斂作用可以固澀腸道,止瀉止痢。
  2. 止血止痛: 海螵蛸性寒,具有涼血止血、鎮痛的作用。照水丹用於治療腸胃疼痛、腹痛下瀉等症,海螵蛸的止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因此,海螵蛸的收斂止瀉、止血止痛作用,使其成為照水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照水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目翳及外障赤翳,貫瞳仁攀睛,翳厚者」,即眼部因風熱、痰瘀等邪氣蘊結,導致角膜或晶狀體混濁(翳膜)、赤脈貫瞳(血管增生侵入瞳孔)、胬肉攀睛(結膜增生攀附角膜)等外障眼病,尤其針對翳膜厚實難消者。其「照水」之名,似取「以水照見翳膜」之意,暗喻藥效可透視並清除目中障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以礦物藥為核心:腐蝕消翳,攻逐痰瘀

  • 輕粉(Hg₂Cl₂)、水銀(Hg)
    為傳統「墜痰拔毒」之品,具腐蝕性,能直接破壞翳膜組織。輕粉善殺蟲攻毒,水銀走竄沉降,二者合用可「劫痰」而消目中頑翳。
  • 硇砂(NH₄Cl)、硼砂(Na₂B₄O₇)
    硇砂腐蝕軟堅,化痰散結;硼砂清熱解毒、殺菌消腫,二者協同以蝕翳化濁,針對赤瘀胬肉。
  • 銅青(鹼式碳酸銅)
    性澀收斂,能殺蟲止癢、退赤去腐,古方多用治風眼赤爛,與礦物藥共奏腐蝕消翳之效。

2. 芳香開竅藥:透絡散邪,引藥上行

  • 麝香、龍腦(冰片)
    辛香走竄,通達目絡,既能「開目竅」引諸藥直達病所,又可散目中滯氣血,緩解赤腫疼痛。

3. 安神定驚兼解毒

  • 辰砂(硃砂)
    鎮心安神,古謂「心火退則目明」,且其色赤入血,可清血中熱毒,輔助退赤消翳。

4. 植物藥調和緩衝

  • 杏仁
    潤燥化痰,富含油脂,可能緩和礦物藥之燥烈毒性,兼助藥膏成型。

  • 為賦形劑,使藥性緩釋,延長局部作用時間。

配伍特點與治療思路

此方以「劫法」為要,集中攻逐目中痰瘀翳膜:

  1. 腐蝕為主:輕粉、水銀、硇砂等直接破壞病理組織,類似「外科蝕瘡」思路移用於眼病。
  2. 香藥為使:麝香、冰片引藥透達深層,突破「目竅玄府」之閉塞。
  3. 水銀協同效應:其與硼砂、銅青等形成汞鹽,可能增強溶解翳膜之力,然需嚴格控制劑量。

此方體現「峻藥緩用」之法,以小劑量(如「半字」)製成藥餅貼敷,避免內服毒性,而藉局部作用逐步消翳,契合古籍所言「夜用晨照」之反覆療程。

傳統服藥法


輕粉1字,腦子半字,麝香半字,辰砂半錢,硼砂半錢,水銀3字,硇砂半字,銅青半兩,杏仁3粒(湯去皮尖)。
上為細末,用蠟1塊(如彈子大)熔,用藥和勻,以小盒盛,旋取作餅。
睡時安眼頭,天明以水1盞,照下,看膜,依前收,夜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照水丹, 出處:《續本事》卷四。 組成:朱砂半兩,海螵蛸1錢。 主治:目翳及外障赤翳,貫瞳仁攀睛,翳厚者。

照水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家寶》。 組成:輕粉1字,腦子半字,麝香半字,辰砂半錢,硼砂半錢,水銀3字,硇砂半字,銅青半兩,杏仁3粒(湯去皮尖)。 主治:翳膜。

照水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大方》。 組成: 照水丹(《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大方》。)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大方》。組成:伏退雞子殼(燒灰)、木賊草(去節,燒灰)各等分。主治:磨翳退障。 。 主治:磨翳退障。

照水丹, 出處:《永樂大典》一一四一三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蛇蛻皮1條(全者,淨,燒灰,細研),水銀1錢,黃丹1錢(2味同研砂子),烏雞子1個(去膜,細研如粉),硇砂1錢(細研),烏賊魚骨2錢(研如粉)。 主治:遠年日近,翳膜瘀肉,昏暗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