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消乳癧方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散結: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清散乳癧之熱毒,消散腫塊。
二、 潤燥軟堅: 川貝母入肺經,能潤肺止咳,並能軟化堅硬腫塊,促進乳癧的消散。同時,川貝母也能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局部疼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因此,內消乳癧方中加入川貝母,能發揮其清熱散結、潤燥軟堅的功效,達到消散乳癧、改善症狀的目的。
內消乳癧方中加入白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疏散風熱,消腫止痛:乳癧多因風熱之邪侵襲乳房,導致氣血瘀滯,不通而生腫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清解乳房中的風熱之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二、通竅利氣,活血化瘀:白芷亦有通竅利氣之效,可使乳房氣血通暢,並能活血化瘀,消散乳癧積聚的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白芷在內消乳癧方中發揮著疏散風熱、消腫止痛、通竅利氣、活血化瘀的多重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乳癧的目的。
主治功效
內消乳癧方主治功效分析
內消乳癧方,見於《種福堂公選良方》,並於《醫學從眾錄》中被提及,雖組方簡潔,但其治療乳癧(即乳腺腫塊)的功效卻被古籍推崇備至。此方以川貝母和白芷二味藥組成,藥性平和,卻能發揮顯著的消腫散結之功。
藥材組成及藥理分析:
- 川貝母: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心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潤肺止渴。用於此方中,川貝母側重於其清熱化痰、散結消腫之功。乳癧的成因,中醫認為多與痰瘀互結、氣滯血瘀有關,川貝母能清化痰熱,使痰濁不致凝聚成塊,同時亦能助氣機條暢,有利於腫塊的消散。
- 白芷: 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其功效為解毒散風,通鼻竅,止痛消腫。於此方中,白芷主要取其解毒散風、消腫止痛之效。乳癧形成過程中,邪毒侵入往往是一個重要因素,白芷能散風解毒,驅散體內之邪氣,同時,白芷亦具活血消腫之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腫塊的消退。
治療原理:
綜合來看,內消乳癧方通過川貝母的清熱化痰,與白芷的解毒散風、消腫止痛相互配合,達到以下治療效果:
- 化痰散結: 川貝母能清化痰熱,防止痰濁凝聚成塊,從病因上減少乳癧的產生。
- 解毒消腫: 白芷能解散風邪、清除毒素,並能消散腫塊,促進局部氣血循環。
- 消散癧核: 兩藥合用,具有較強的消腫散結之功,使乳癧得以逐漸消散。
古籍佐證:
《種福堂公選良方》中記載此方需以無灰酒熬製,並分三次服用,更強調了此方在奶勞(哺乳期乳腺疾病)方面的應用,並認為能「杜絕病根」。書中還提到「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內消」,可見此方不僅能治療初期的乳癧,也能對已成膿腫者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最為重要的是,此書認為此方「神效無比,萬不失一」,極力推崇此方療效。
《醫學從眾錄》中亦收錄了「貝母白芷內消湯」,並將此方列為「內消乳癧方」,佐證了此方在臨牀上的廣泛應用。雖該書亦有提及其他外敷療法,但更加凸顯了內服此方的重要性,肯定了此方為治療乳癧的常用有效方劑。
總結:
內消乳癧方以川貝母、白芷二藥配伍,雖組方簡單,但療效顯著。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熱化痰、解毒散風、消腫散結,能有效治療乳癧,無論初起腫塊或已成膿腫,皆可應用,被古籍譽為「神效無比」之良方。此方體現了中醫藥的簡便效驗,值得臨牀參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乳癧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大貝母、白芷各等分。 主治:乳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