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消瘰癧應驗方

NEI XIAO LUO LI YING YAN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內消瘰癧應驗方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散結的功效。瘰癧多由痰火瘀結所致,川貝母可清熱解毒,化解痰火,並散結消腫,達到治療瘰癧的目的。

二、 潤肺止咳,利咽消腫: 川貝母還具有潤肺止咳、利咽消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瘰癧患者因痰火上擾所致的咳嗽、咽痛等症狀,促進病竈的消散。

內消瘰癧應驗方中包含白芷,其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消腫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瘰癧初起,或因風熱所致的瘰癧。瘰癧初期常伴有局部紅腫、疼痛,白芷能疏風解表,散瘀消腫,緩解疼痛。
  2. 通鼻竅,利頭目: 白芷能通鼻竅,利頭目,對因風寒阻滯而引起的鼻塞、頭昏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瘰癧病症常伴有鼻塞、頭昏等症狀,白芷能通利鼻竅,改善頭部血液循環,輔助治療瘰癧。

總之,白芷在內消瘰癧應驗方中起到疏風散熱、消腫止痛、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瘰癧病症。

主治功效


內消瘰癧應驗方功效分析

根據《種福堂公選良方》及《外科證治全書》記載,「內消瘰癧應驗方」主治瘰癧,此方劑組成簡潔,僅以土貝母與白芷兩種藥材等分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兩藥材的協同作用:

1. 土貝母 (或川貝母): 古方中使用土貝母,現代臨牀多用川貝母替代,其功效相近。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消腫散結之效。對於瘰癧這種痰核凝聚的病症,川貝母能有效清除痰濁,軟堅散結,從根本上解決病竈。

2. 白芷: 味辛、溫,性微溫,歸肺、胃經。具有解毒散風、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芷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力深入病竈,並減輕腫痛等症狀。 其解毒功效也輔助清除病竈中的毒邪。

方劑治療原理: 內消瘰癧應驗方以土貝母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為主,白芷解毒散風、消腫止痛為輔,兩藥相合,標本兼治。土貝母主要針對瘰癧的病根——痰核,而白芷則針對其外在表現——腫痛。此方劑以溫和的藥力,逐步消散痰核,最終達到治癒的目的。藥物以細末調服,能增加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外科證治全書》中記載的劑量為「各五錢」,並以糖霜調陳酒服用,這也體現了古方劑的劑型特色,利於藥物吸收和口感。 與《外科證治全書》中記載的複方「轉敗散」相比,「內消瘰癧應驗方」顯得簡潔有效,適合痰核較輕的患者。 不同方劑的組成和功效各有側重,臨牀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瘰癧應驗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土貝母5錢,白芷5錢。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