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撲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擅長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療效。香撲散以厚朴配伍其他藥物,旨在燥濕化痰,改善呼吸道疾病。
- 行氣止痛: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香撲散中厚朴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改善氣機不暢所致的疼痛不適。
香撲散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香撲散所治病症多為寒凝氣滯,導致胸腹脹痛、胃脘不舒,而木香可通過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改善不適症狀。
- 燥濕健脾: 木香亦具燥濕健脾之效。香撲散常用於脾胃虛寒、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木香可幫助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進而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效果。
香撲散中包含大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大麥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消暑解渴的功效。香撲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蒸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大麥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痰濕停滯的狀況。
- 健脾益胃: 大麥還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香撲散中加入大麥,不僅可以清熱利濕,還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使藥效更加全面。
香撲散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香撲散主治小兒乳食積滯,腹脹滿痛,神麴可助其消食導滯,緩解積滯引起的症狀。
- 疏肝理氣: 神麴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香撲散中加入神麴,可幫助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肝氣不舒所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神麴在香撲散方劑中起到消食化積、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乳食積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香撲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香撲散主治胸悶氣滯、脘腹脹痛等症,青皮能疏通肝氣,解除氣滯,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
-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青皮亦有消食導滯之效,可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有一定改善作用。香撲散中加入青皮,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的效果。
香撲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香撲散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痰濕阻肺之症,而陳皮能理氣消積,健脾化濕,有助於消除痰濕,暢通氣機,改善脾胃功能。
- 行氣止痛:陳皮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香撲散中的部分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若氣機不暢,血行不順,則會影響藥效發揮。陳皮加入後能促進氣血流通,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止痛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撲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針對小兒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之症:
- 脾痛與腹肋刺痛:因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氣滯則痛,此方透過行氣消滯以緩解疼痛。
- 不思飲食:脾胃運化無力,積滯內停,影響受納功能,故以醒脾開胃為治法。
- 乳食遲化、宿苩成積:小兒脾胃嬌弱,易因乳食過量或消化不及,形成積滯,久則傷脾。香撲散透過消導化積,助脾胃恢復運化。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臣佐使結構】
君藥:厚朴(1兩)
- 性味苦辛溫,主入脾、胃、大腸經,具行氣消脹、燥濕化痰之功。用量獨重,針對氣滯腹滿、脾胃濕阻之核心病機,主導方劑行氣寬腹之效。
臣藥:木香(1分)、青皮(1分)、陳皮(1分)
- 木香:辛溫芳香,善行脾胃滯氣,兼能止痛,助厚朴強化行氣作用。
- 青皮:破氣疏肝,消積化滯,針對肋刺痛及氣滯嚴重者。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和中,與厚朴協同調理中焦氣機。
佐藥:麥糵(炒,1分)、神曲(炒,1分)
- 麥糵(麥芽):消米麵食積,兼疏肝醒脾,炒用增其消導之性。
- 神曲:腐熟水穀,專解酒食陳腐之積,與麥糵共助消化滯留乳食。
【配伍邏輯】
- 行氣為主,消積為輔:以厚朴、木香、青陳皮疏通中焦氣滯,解決「不通則痛」;麥糵、神曲針對食積標證,助脾胃運化。
- 藥性溫和,量輕適用小兒:全方多屬辛溫芳香之品,但分量輕(除厚朴外均用1分),符合小兒臟腑嬌嫩、不耐攻伐之特性。
【治療原理】
- 氣行積消則痛止:通過行氣藥解除氣機壅滯,緩解脹痛;消導藥促進宿食分解,從根源改善積滯。
- 脾胃復健則納增:氣機通暢後,脾胃升降功能恢復,自然食欲漸開,運化得常。
總結
香撲散以「行氣消滯」為核心,透過厚朴主導寬中,配合木香、青陳皮調氣,麥糵、神曲助消化,體現「治脾先調氣,氣行積自化」之思路,契合小兒脾胃病機特點。
傳統服藥法
厚朴1兩,木香1分,麥糵1分(炒),神曲1分(炒),青皮(去白)1分,陳皮(去白)1分。
和氣止瀉,止疼痛。
上為細散。
每服半錢,溫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撲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厚朴1兩,木香1分,麥糵1分(炒),神曲1分(炒),青皮(去白)1分,陳皮(去白)1分。 主治:和氣止瀉,止疼痛。主治:小兒脾痛及腹肋刺痛,不思飲食。小兒脾胃氣弱,乳食遲化,宿苩成積,久而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