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橘餅子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香橘餅子主要針對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木香可以幫助行氣消積,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或偏燥,木香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頗,使藥效更為平和、協調。
香橘餅子方劑中包含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香橘餅子多用於治療胸悶、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的理氣功效可幫助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滯,促進消化功能。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青皮還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作用。香橘餅子中常加入陳皮等藥材,與青皮協同作用,可增強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綜上,青皮的理氣解鬱、行氣止痛以及健脾和胃的功效,使其成為香橘餅子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香橘餅子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香橘餅子通常以蜜製成,甜膩易滯,加入陳皮可幫助理氣健脾,促進消化吸收,避免甜膩之氣阻滯脾胃。
- 調和氣味: 陳皮的香氣濃鬱,與香橘的香甜氣味相輔相成,不僅能提升口感,更能使藥性更易於揮發,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陳皮是香橘餅子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既能增進藥效,又能提升口感,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香橘餅子方劑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化滯: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香橘餅子本身以消食積、化痰止咳為主,加入厚朴可增強其消食化滯之效,有助於促進消化,緩解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
- 理氣止痛: 厚朴還具備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胃腸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不適。香橘餅子中加入厚朴,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理氣止痛的效果,改善因食積引起的胃脘不適。
香橘餅子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脾胃,增進食慾: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香橘餅子本身以橘皮為主,性味辛溫,可理氣化痰,但同時也可能造成燥熱。神麴的加入,能平衡橘皮的燥性,促進脾胃運化,避免燥熱傷脾,並增進食慾。
- 緩解橘皮的寒涼之性:橘皮性涼,過量服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神麴性溫,可緩解橘皮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使其藥性更為溫和,更適合脾胃虛寒者服用。
香橘餅子中加入大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胃: 大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消暑除熱的功效。香橘餅子本身以柑橘類果皮為主,味酸性寒,加入大麥可以中和其寒性,並增強其健脾益胃的作用,更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 利水消腫: 大麥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消除因濕熱引起的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香橘餅子中加入大麥,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身體水腫、濕氣過重等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橘餅子功效與方義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首載於《嬰童百問》,主治「傷食聚瀉」,即小兒因飲食不節、積滯不化所致的腹瀉。其特點為腹脹、泄瀉頻作、糞便酸臭或夾未消化食物,伴食欲不振、噯腐吞酸等症狀。清代《痘疹傳心錄》亦收錄此方(稱「香橘丸」),擴展至痘疹後期調理,推測其機制在於疏理氣機、助運止瀉。
二、組成與邏輯推論
1. 核心藥物分析
- 木香(炮):辛溫行氣,主脾胃氣滯,炮製後減其燥性,尤宜小兒。
- 青皮、陳皮(去白):青皮破滯消積,陳皮理氣健脾,二者協同調暢中焦氣機。
- 厚朴(製):苦溫燥濕,下氣除滿,針對腹脹、濕阻氣滯。
- 神曲、麥糵(炒):神曲消穀食積滯,麥糵(麥芽)專化米麵之積,炒用增其健脾之效。
2. 配伍邏輯
- 氣滯與食積並治:方中木香、青皮、陳皮、厚朴均屬理氣藥,側重行氣導滯,解決「氣塞」致脹滿的關鍵病機;神曲、麥芽直接消食化積,標本兼顧。
- 蜜丸緩調:煉蜜為丸,甘緩和中,既可制約理氣藥之辛燥,又能護脾胃,符合小兒「臟腑嬌嫩」特性。
- 生薑湯送服:生薑溫中止嘔,助藥力散寒化濕,協同厚朴化解濕濁內停。
3. 推論延伸功效
本方雖主治傷食瀉,然其組方邏輯實為「行氣消積以止瀉」,故推測亦可用於:
- 氣滯型腹瀉(瀉後痛減、腸鳴輒瀉)
- 輕度濕阻中焦(舌苔白膩、脘悶納呆)
- 痘疹後期調理(脾胃氣機未復,見腹脹食少者)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法,不直接止瀉,而通過理氣消積解其根本。蓋小兒傷食後,脾胃升降失司,氣滯則濕聚,食積則生熱,故瀉下實為自發排邪。香橘餅子藉行氣藥疏通壅塞,消導藥助運化,使積滯去而泄瀉自止,體現「六腑以通為補」之旨。
傳統服藥法
木香(炮)2錢半,青皮(去白)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厚朴(制)7錢半,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作餅。
用淡生薑湯化下,不拘時服。
香橘餅(《嬰童百問》卷七)、香橘丸(《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橘餅子,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木香(炮)2錢半,青皮(去白)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厚朴(制)7錢半,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 主治:傷食聚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