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髓平淵散

石髓平淵散

SHI SUI PING Y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級》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髓平淵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熄風: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驚止痙的功效。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風、抽搐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抑制肝風上擾,起到平息肝風的作用。
  2. 化痰止咳: 白僵蠶兼具化痰止咳的功效,能夠清除痰濁,緩解呼吸道疾病。石髓平淵散中加入白僵蠶,有助於改善因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髓平淵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肝膽風熱郁腦成淵」,意指肝膽經風熱鬱積上攻頭腦,化為濁涕(淵),特徵為:

  1. 病理定位:病位在肝膽與腦竅,屬「上焦風熱挾濁」之證。肝膽經循行絡於頭面,風熱循經上擾,鬱而化濁,故見臭黃濁涕;久則氣血腐敗,漏下難癒;
  2. 症狀特點
    • 濁涕「臭黃」為熱毒蘊結之象;
    • 「如漏」說明病程遷延,類似鼻淵(鼻竇炎)慢性滲漏;
    • 「頭腦苦痛」為風熱上攻、清竅不通所致。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僵蠶(去嘴)

    • 性味:辛咸平,入肝、肺經。
    • 作用:
      • 祛風通絡:疏泄肝膽風熱,開泄頭面鬱滯;
      • 化痰散結:化解腦竅鬱熱所生之痰濁。
  2. 石髓(黃魚頭中石,醋煅)

    • 石髓為黃魚腦內耳石(魚腦石),經醋煅後:
      • 酸收軟堅:醋製增強收斀滲漏、斂瘡生肌之效;
      • 化石通竅:傳統認為能通利腦竅、清除腐濁。
  3. 絲瓜近根藤(燒存性)

    • 絲瓜藤通絡,近根處偏降濁:
      • 清熱解毒:燒炭存性後,增強收斂瘡瘍、滲濕止漏之效;
      • 引藥下行:配合外吹鼻藥,內服導濁從下而解。

配伍邏輯

  • 外治(吹鼻):僵蠶+石髓直接作用鼻竅,祛風熱、化腐濁,標本兼顧;
  • 內服(絲瓜藤):清解肝膽鬱熱,斷病之源,並引濁下行。
    全方以「通竅祛風→清熱化濁→斂瘡止漏」為思路,符合「上病下取」之治則。

引申應用
此方可類比於現代「鼻竇炎伴分泌物黏稠發黃」者,其機理與抗炎、收斀黏膜、調節免疫或有關聯,然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僵蠶(去嘴)1錢,石髓(黃魚頭中石,醋煅5-7次)。
上為末,吹入鼻中。外另取絲瓜近根藤數條,燒存性,研末。
每服1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髓平淵散,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僵蠶(去嘴)1錢,石髓(黃魚頭中石,醋煅5-7次)。 主治:肝膽風熱鬱腦成淵,時時流臭黃水,久則如漏,頭腦苦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