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散

日月散

RI YU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膽經 20%
胃經 20%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日月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散寒止痛: 秦艽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寒、清熱除濕、止痛的功效。日月散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身痛、肢體麻木等症,秦艽能有效地疏風散寒,止痛止癢,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祛風濕止痺: 秦艽對於風濕痺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地祛除風濕邪氣,緩解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日月散中使用秦艽,可以加強其祛風濕止痺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病引起的疼痛。

日月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止痛。日月散為治療風濕痺痛之方,而獨活正好能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起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2. 通經活絡: 獨活能通經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風濕痺痛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獨活在日月散中起到祛風濕止痛、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風濕痺痛引起的諸多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日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一切風病」,乃中醫「風邪」所致之疾。風為百病之長,或外感風邪(如傷風、痹症),或內風擾動(如頭暈、痙攣)。古代醫家以「風病」概括範圍甚廣,包含:

  1. 外風證: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獨活所主)、肢體麻木、風邪頭痛。
  2. 內風證:如肝風內動之輕症(秦艽可舒筋緩痙),或血虛風燥之皮膚癢疹。
  3. 四時風邪:因應季節變化,劑型調整(散、湯、丸、酒、膏),意在順應氣候特性以增強藥效,如春季風盛用散劑速散邪,冬季寒凝用酒劑溫通血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秦艽(8分)
    • 性味苦辛平,歸肝膽胃經,功擅祛風濕、舒筋絡、清濕熱。
    •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能透達經絡,緩解筋脈拘急,對風濕痹痛或肝風輕證有效。
  • 獨活(8分)
    • 性味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長於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尤善下行(腰膝以下風濕痹痛)。
    • 《本草綱目》載其「治諸中風濕,百節痛風」,與秦艽協同,一偏上(秦艽兼理肝膽),一偏下(獨活主攻下焦),共奏通治一身風濕之效。

2. 劑型與四時用法

  • 春散:風邪當令,散劑輕揚,助藥力速達肌表。
  • 夏湯:暑濕易滯,湯劑滲透,利濕邪從內排出。
  • 秋丸:燥氣主令,丸劑緩攻,潤燥同時固護正氣。
  • 冬酒:寒凝血脈,酒性溫行,增強祛風活血之功。
  • 四季膏:久病體虛,膏方滋養,兼顧標本。

3. 治療原理

  • 祛風通絡:秦艽、獨活均屬風藥,辛散走竄,能開泄腠理、驅逐外風,並疏通經絡氣血。
  • 標本兼顧:秦艽微寒可防風藥燥烈,獨活溫性以散寒濕,二者寒溫互制,適合風病夾雜寒熱之證。
  • 順應天時:四時劑型變化體現「天人相應」思想,調整人體代謝與自然節律同步,增強療效。

綜論

日月散雖僅兩味,然配伍簡潔且富彈性:

  • 以秦艽「柔筋」、獨活「宣痹」,覆蓋風病常見病機(筋急、痹阻)。
  • 通過四時劑型演變,擴大適應範圍,展現中醫「因時制宜」之智慧。
    此方適用於風邪為主之輕症,若久病重證,或需結合補益藥(如當歸、地黃)以扶正祛風。

傳統服藥法


秦艽8分,獨活8分。
上為散。
每服1方寸匕,酒調下,1日2次。還遂四時之四季作服之,春散,夏湯,秋丸,冬酒,四季煎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日月散, 出處:《醫心方》卷三引耆婆方。 組成:秦艽8分,獨活8分。 主治:一切風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