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獨活湯

一物獨活湯

YI WU DU HUO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膀胱經 50%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物獨活湯」中包含「獨活」,正是因為「獨活」一味藥材的獨特功效。

「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尤其擅長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

「一物獨活湯」顧名思義,以「獨活」為君藥,取其單味藥材就能發揮顯著療效之意。 因此,方劑中加入「獨活」成為主藥,以其獨特功效,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物獨活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出自古代本草文献,主要用於「産後中風,體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産後氣血虧虛,風邪易乘虛而入,導致惡寒發熱、肢體疼痛等中風症狀。此症需祛風而不傷正,而獨活性味辛散溫通,能祛風勝濕,且藥性較平和,故適用於體虛不耐攻伐者。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1. 單味獨活

    •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
    • 傳統功效: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尤善治下半身風濕痹痛。《本草綱目》載其「治諸風掉眩,頭項難伸……風寒濕痹,酸痛不仁」。
    • 治療原理:
      • 祛風解表:獨活辛溫發散,能祛除肌表風寒之邪,改善産後外感風寒之頭痛、身痛。
      • 通絡止痛:其性下行,善通經絡,可緩解風濕滯留筋脈之關節不利。
      • 扶正不峻:相較其他祛風藥(如羌活),獨活性較緩和,適合體虛者短期使用。
  2. 煎服法特點

    • 「水煮」取其藥性平和,適合氣虛者;「酒煮」則借酒行血、助藥勢,增強祛風通絡之效,但需患者耐酒力。

三、方劑設計思維

此方為「單行」之法,針對産後正虛、病邪輕淺者,以簡便專一取效:

  • 辨證要點:風寒濕邪偏表、兼體虛(如産後),症見惡風、肢體酸痛而無氣血大虧。
  • 配伍精簡:獨活既能祛風解表,又可溫通經絡,一藥兩用,避免複方對體弱者的負擔。
  • 劑量考量:三兩獨活配三升水,濃煎分服,意在集中藥力驅邪,非長期調補。

四、延伸應用推論

若病機屬「風寒濕客表兼輕度氣虛」,此方或可擴展用於:

  • 老人、久病體弱者感受風濕初起。
  • 風濕痹痛初期,邪未深伏者。

此方體現古代「藥專力宏」的治療思維,以單味藥精準對應特定病機,然須嚴格辨證,中病即止。

傳統服藥法


獨活3兩。
以水3升,煮取1升,分服。耐酒者,亦可酒、水等煮之。
本方方名,《證類本草》引作「獨活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一物獨活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組成:獨活3兩。 主治:産後中風,體虛人不可服他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