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效三聖散

應效三聖散

YING XIAO SAN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33%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應效三聖散」方劑中包含「花蕊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花蕊石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此藥材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2. 止血止痛: 花蕊石亦具止血止痛之效,能有效控制出血,並緩解疼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均有較好的效果。

因此,在「應效三聖散」方劑中加入花蕊石,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應效三聖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除濕: 獨活味辛、性溫,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方中以獨活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2. 散寒止痛: 獨活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能溫通經絡,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方中獨活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應效三聖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腳疼痛不癒」,屬中醫「痹證」「腳氣」範疇,意指下肢關節或筋骨長期疼痛、難以痊愈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瘀滯或經絡不通所致,故以散瘀、通絡、祛風為治療核心。

二、組成方劑解析及治療原理

  1. 花蕊石散

    • 功效:化瘀止血、散瘀定痛。
    • 主治:跌撲損傷、瘀血內阻。
    • 作用:針對腳痛日久不癒,必有「瘀血內停」之病機。花蕊石散能化散陳舊瘀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從而緩解疼痛。
  2. 復元通氣散

    • 功效: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 主治:氣滯血瘀之痹痛、跌打損傷。
    • 作用:腳痛多伴氣機不暢、經絡阻塞。此方以木香、茴香等理氣藥配伍穿山甲、延胡索等活血藥,疏通氣血,助花蕊石散增強化瘀之力,並調暢經脈。
  3. 追風獨活散

    • 功效: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 主治:風寒濕邪侵襲之筋骨疼痛。
    • 作用:腳痛常因外感風寒濕邪,留滯經絡。獨活、羌活等藥可祛風濕、散寒邪,配合前兩方內化瘀血、外驅邪氣,標本兼顧。

三、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三方合用的設計體現「內外兼治」思維:

  • 內調瘀滯:花蕊石散化瘀,復元通氣散行氣,共解氣血不通之本。
  • 外祛邪氣:追風獨活散宣散風寒濕邪,消除外因。
  • 標本同治:化瘀通絡以治久痛之根,祛風除濕以除外在誘因,故能針對「腳疼痛不癒」的複雜病機。

四、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三方配伍,應效三聖散可能具有:

  1.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腫痛。
  2. 行氣通絡:疏通經脈氣機,緩解氣滯絞痛。
  3. 祛風除濕:減輕關節重著、麻木等風濕症狀。
    符合中醫「通則不痛」之理,適用於風寒濕瘀交雜的慢性腳痛症。

傳統服藥法


花蕊石散1貼,復元通氣散1貼,追風獨活散一貼。
合和藥調。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應效三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六。 組成:花蕊石散1貼,復元通氣散1貼,追風獨活散1貼。 主治:腳疼痛不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