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冰散

如冰散

RU B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如冰散」中,無名異(又稱龍骨)的加入是為了發揮其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作用。無名異性溫味甘,能夠安神定驚、收澀止汗。該方劑用於治療因心神不安所引起的失眠多夢、盜汗不止等症狀。無名異的存在,有助於穩定情緒,促進睡眠品質的提升,並減少出汗過多的情況。

冰散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冰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鼻痛等症,白芷可有效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效果。

二、 宣通鼻竅,改善嗅覺: 白芷具有一定的芳香氣味,可宣通鼻竅,改善嗅覺。冰散中加入白芷,有助於改善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冰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如冰散主治「一切腫毒」,其功效主要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壅滯所致的癰腫瘡瘍、紅腫熱痛等症。古代醫家使用本方外敷,利用藥物性味滲透皮膚,直接作用於患處,以達清熱瀉火、散結消腫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樸消(芒硝)5兩

    • 性味:辛、鹹、苦,大寒。
    • 功效: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清熱消腫。
    • 作用:本方主藥,利用其寒涼之性清瀉熱毒,並滲透腫毒硬結,促其消散。
  2. 蛤粉(海蛤殼煆製)3兩

    • 性味:鹹、寒。
    • 功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 作用:輔助樸消加強軟堅消腫之效,並能吸附瘡面濕濁分泌物。
  3. 寒水石(石膏或方解石)3兩

    • 性味:辛、鹹,大寒。
    •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 作用:與樸消協同清解熱毒,降低局部熱邪熾盛之紅腫灼痛。
  4. 香白芷1兩

    • 性味:辛、溫。
    • 功效:祛風散寒、消腫排膿、止痛。
    • 作用:其辛溫之性可反佐諸寒藥過於凝滯,並能行氣活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5. 腦子(冰片)1錢

    • 性味:辛、苦,微寒。
    •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防腐生肌。
    • 作用:引藥透皮吸收,加強清熱止痛效果,並能防止瘡面腐爛。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作用

  • 清熱為主:以樸消、寒水石、蛤粉三味大寒之藥為核心,清瀉熱毒,針對腫毒之「熱邪壅滯」病機。
  • 散結為輔:蛤粉與樸消共奏軟堅散結之效,破除腫毒之硬結。
  • 佐藥調和:白芷辛溫行氣,防止寒藥過於凝滯;冰片通透走竄,助藥力滲透並止痛。
  • 外用直達病所:通過「新汲水調敷」與「雞翎塗掃」,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患處,清熱消腫而不令局部乾燥皴裂。

四、總結

如冰散為典型的外用清熱消腫方,針對熱毒型腫瘍,通過寒涼清解、軟堅散結、辛香透達的配伍,快速緩解紅腫熱痛。其組方體現「寒涼清熱為主,佐以行散透皮」的治療思路,符合中醫「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的治則。

傳統服藥法


樸消5兩(別研),蛤粉3兩,寒水石3兩,香白芷1兩,腦子1錢(別研)。
上為細末。
每用新汲水調,稀稠得所,雞翎塗掃,不令藥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如冰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八。 組成:無名異、苦杖、香白芷各等分。 主治:一切腫毒。

如冰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朴消5兩(别研),蛤粉3兩,寒水石3兩,香白芷1兩,腦子1錢(别研)。 主治:風邪熱毒,壅滯肌肉,榮衛不宣,蘊積成癰腫;血澀膚腠,如丹之狀,風隨氣行,遊無定處,邪毒攻衝,焮焮熱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