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散

鐵甲散

TIE JI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航集》卷下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8%
大腸經 9%
膽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鐵甲散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積,化瘀滯: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瘀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鐵甲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胸脅疼痛、心悸、失眠等症。山楂可幫助消食積,改善血瘀,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同時,山楂還可以理氣止痛,幫助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胸脅疼痛。

鐵甲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鐵甲散主治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少納呆等症狀,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
  2. 燥濕止瀉:木香還具備燥濕止瀉之效,可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泄瀉。鐵甲散中加入木香,可以增強其止瀉作用,並有助於改善脾胃濕困,促進消化吸收。

總而言之,木香在鐵甲散中發揮著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少納呆、泄瀉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甲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鐵甲散主治「大人、小兒紅白新久諸痢及噤口痢」,即針對各種類型的痢疾,包括:

  1. 紅痢(赤痢):便下膿血,熱毒較盛,多屬濕熱痢。
  2. 白痢:便下白色黏液,多為寒濕或氣滯所致。
  3. 新久諸痢:無論新發或遷延日久(慢性痢疾),皆可應用。
  4. 噤口痢:痢疾兼見嘔吐不食,屬重症,乃濕熱或虛寒阻滯脾胃氣機。

此方強調「調服」之法,依痢疾類型配伍不同藥引:

  • 紅痢用黃連煎水,取其苦寒清熱燥濕,助解熱毒。
  • 白痢用紅糖、老薑煎湯,溫中散寒、活血緩急,協調藥性偏溫。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蜣螂(推糞蟲)

  • 性味功效:鹹寒,有毒,入肝胃大腸經。古籍載其「破瘀散結」、「通腑逐穢」。
  • 配伍意義
    • 炙脆後毒性減,專攻腸道穢濁瘀滯,針對痢疾之積滯、膿血。
    • 蟲類藥善走竄,能疏通腸道氣血,破除腐穢,適用於「噤口痢」之氣機壅塞。

2. 臣藥:南山楂(焦黑)、炒檳榔

  • 南山楂
    • 焦黑後增強消積止瀉之功,擅化飲食積滯,尤適用於痢疾兼食滯者。
    • 性微溫,可制蜣螂之寒,避免過傷脾胃。
  • 炒檳榔
    • 辛散苦降,行氣導滯,破除腸道濕熱壅塞,治「裏急後重」。
    • 與木香協同,調暢氣機,緩解腹痛。

3. 佐使藥:廣木香(煨)

  • 煨後性溫,醒脾行氣止痛,專治痢疾之腹脹、裡急後重。
  • 與檳榔相須為用,一升一降,恢復腸道氣機升降。

整體治療原理

  1. 通因通用:以蜣螂、檳榔通下腸道穢濁,符合「痢無止法」之治則。
  2. 寒溫並調:蜣螂鹹寒清熱,配山楂、木香之溫,避免寒涼太過。
  3. 氣血並治
    • 蜣螂破瘀,山楂活血,針對痢疾膿血。
    • 木香、檳榔行氣,解決氣滯腹痛。
  4. 標本兼顧
    • 急則治標(通腑祛邪),兼顧久痢正虛(紅糖、老薑溫補)。

此方體現古人「以蟲藥攻積」、「藥引定向」之巧思,針對痢疾核心病機「濕熱瘀滯」而設。

傳統服藥法


蜣螂(即推糞蟲,又名屎殼郎)4兩(炙脆),南山楂4兩(焦黑),炒檳榔2兩,廣木香1兩(煨)。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勿走藥性。
大人每服2錢,小兒5分,紅痢,川連3分煎水調服;白痢,紅糖5錢、老薑2錢煎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