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砂散由明朝李時珍所創,其組成中包含水銀,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水銀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狀。
- 鎮驚止痙: 水銀可平肝熄風,用於治療驚癇、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狀。
然而,水銀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青砂散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硫磺性溫燥,善於燥濕止癢,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感染,並減輕瘙癢症狀。此點與青砂散治療濕疹、皮癬等皮膚病的功效相契合。
- 解毒消腫:硫磺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針對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硫磺的加入,不僅加強了青砂散的燥濕止癢效果,也提升了其解毒消腫的能力,使其在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方面,更顯功效。
青砂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止痛: 花椒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能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嘔吐等症狀。青砂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腹痛,花椒的溫中止痛作用能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驅風止癢: 花椒亦具驅風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等症。青砂散在治療一些伴隨皮膚瘙癢的胃痛、腹痛時,花椒的驅風止癢作用能起到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花椒在青砂散中扮演著溫中止痛、驅風止癢的雙重角色,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青砂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疔瘡、癰腫、喉痹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 燥濕殺蟲: 輕粉同時具燥濕殺蟲之功,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青砂散中的輕粉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輕粉有毒性,需要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青砂散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 理氣和胃、溫中止嘔 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 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青砂散中含有滑石、青黛等寒涼藥物,容易傷胃,而砂仁的溫和作用可以 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同時也能 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青砂散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青砂散主治濕熱蘊積,症見身熱煩躁、口渴、小便短赤、苔黃膩等。淡竹葉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協同青砂散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
2. 輔助清熱瀉火:青砂散以清熱瀉火為主,淡竹葉可輔助清熱瀉火,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物更為平和,減輕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砂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頭瘡久不癒」,即小兒頭部皮膚長期潰爛、流膿或結痂反覆不癒之症。頭瘡在古代多屬濕熱蘊結、蟲毒侵蝕或氣血失調所致,尤其小兒體質稚嫩,易受外邪侵擾,若久病不癒,多兼見局部氣血瘀滯、腐肉不化。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析
殺蟲解毒,燥濕斂瘡
- 水銀:性寒有毒,古方外用善攻殺蟲毒,除濕熱腐肉。《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疥瘡,滅瘡瘢」。
- 硫黃:溫熱燥濕,殺蟲止癢,與水銀配伍(傳統「升華製法」)可增強攻毒之力,針對濕熱蟲毒蘊結之頭瘡。
- 膩粉(即輕粉):為水銀煉製品,毒性較緩,具殺蟲攻毒、生肌斂瘡之效,輔助水銀硫黃清除瘡面腐穢。
溫通活血,祛風止癢
- 川椒:辛溫走竄,能溫散風濕、止癢止痛,《神農本草經》言其「主風邪氣,逐骨節皮膚死肌」。外用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助邪外透。
收斂生肌,吸附腐穢
- 狗頭骨灰:性澀,燒灰後具吸濕收斂、生肌止血之效,針對久瘡潰爛、膿水浸淫。
- 竹葉灰:清熱涼血,燒灰後增強吸附瘡面滲液之力,助瘡口乾燥癒合。
理氣化濕,緩和藥性
- 縮砂仁:辛香行氣,能化濕醒脾,其性溫而不燥,可緩和水銀、硫黃之峻烈,兼防濕邪滯留。
治療原理綜述
本方以「攻毒殺蟲」為核心,結合「燥濕收斂」與「行氣活血」之法:
- 水銀、硫黃、膩粉直折蟲毒濕熱,清除瘡面腐敗物;
- 川椒、縮砂仁溫通血脉,改善局部氣滯血瘀;
- 狗骨灰、竹葉灰吸附膿水、斂瘡生肌,促進創面修復。
諸藥外用調塗,標本兼顧,針對小兒頭瘡「濕、熱、毒、瘀」交織之病機,尤其適合久病不癒、腐肉難脫之證。全方峻藥與緩藥並施,既能祛邪,亦顧護稚弱肌膚,體現古代外治方「以毒攻毒,以澀輔攻」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硫黃1分,狗頭骨半兩(燒灰),川椒1分(去目),膩粉1分,縮砂1分(去皮),竹葉半兩(燒灰)。
上為細散。
研入水銀令勻,以生油調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硫磺等有毒成分,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避免接觸眼睛、皮膚及黏膜。
相同名稱方劑
青砂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張渙方。 組成:青黛(研)1兩,朱砂(細研)1兩,硫黃(研)半兩,水銀(以棗瓤研令星盡)半兩,胡粉(研)1兩,赤小豆1兩。 主治:小兒身體頭面熱毒瘡。
青砂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硫黃1分,狗頭骨半兩(燒灰),川椒1分(去目),膩粉1分,縮砂1分(去皮),竹葉半兩(燒灰)。 主治:小兒頭瘡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