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珠散

雄珠散

XIO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4%
腎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1%
肺經 8%
膽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珠散中包含硃砂,乃因其具有鎮心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清心熱,鎮驚安神,故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此外,硃砂還具有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攻心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但硃砂屬重金屬,使用需謹慎,不可長期服用,以免產生副作用。

雄珠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雄黃。雄黃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解毒和消炎作用的藥物。其主要成分為砷化鉀,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因此,在處方中加入雄黃,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理某些熱毒性疾病或外感風熱時。

具體而言,雄黃可用於治療由於感染引起的發熱、腫痛等症狀,並且能有效對抗某些病理微生物。此外,雄黃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的代謝情況。由於其效能強大,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並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總之,雄珠散中加入雄黃,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地位,能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達到調和陰陽、解毒消腫的目的。

雄珠散方劑中包含珍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珍珠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鎮心安神:珍珠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對於熱病心煩、神志不清等症,珍珠能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

綜上所述,珍珠在雄珠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雄珠散中包含硼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古籍記載其可「解諸毒,治一切癰疽腫毒」,與雄珠散主治的熱毒瘡瘍相契合。
  2. 收斂生肌: 硼砂亦有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分泌物,防止感染。此特性有助於雄珠散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等症狀。

總之,硼砂在雄珠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瘡瘍、外傷感染等症狀。

雄珠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包含水銀等成分。水銀在古代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特殊療效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難治性疾病。其理由在於水銀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和鎮痛作用,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對於一些慢性病和風濕病的患者可能有短期的療效。

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科學已經證實水銀對人體的毒性和潛在危害,長期接觸或攝入水銀會導致中毒,對神經系統和腎臟造成損害。因此,雖然水銀在古代被運用於雄珠散中,但在現代醫學觀點下,使用水銀的中藥方劑受到廣泛的質疑和反對。因而,近年來醫療界推廣無毒、天然的中藥替代品,希望能夠在不損害健康的情況下達到治療效果。

雄珠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男性疾病。在其組成中,有時會包含鉛(通常是以某種鉛的化合物形式存在)。使用鉛的原因,主要是基於其在古代中醫理論中的應用,認為鉛具有某些特定的醫療效果,如活血化瘀或鎮定作用。

然而,現代藥理學對鉛的認識則顯示其具有高度的毒性,尤其是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的損害。鉛的積累可能引發鉛中毒,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在現代醫學中,鉛的使用往往受到嚴格限制。

這引發了對傳統中藥方劑安全性的質疑。如今,醫療專家和中醫師通常會尋求無毒或替代性的成分,以替代鉛等有害物質,進而保護患者的健康。因此,在使用雄珠散等方劑時,需要特別謹慎,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雄珠散中含有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其可疏通經絡,改善血瘀,對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雄珠散以全蠍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痺症。
  2. 清熱解毒:全蠍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其可清熱降火,解毒消腫,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瘡瘍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雄珠散中加入全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雄珠散中含有白附子,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消腫散結:白附子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可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所致的腫塊。

因此,白附子在雄珠散中可以起到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雄珠散中包含麝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藥效,加速患者康復。

二、活血化瘀: 麝香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雄珠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驚癇」。驚癇為小兒常見病證,多因外感風邪、痰熱內擾,或驚恐傷神,導致心神不寧、肝風內動,症見抽搐、昏厥、啼哭驚叫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需鎮驚安神、熄風豁痰,兼以解毒開竅。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重鎮安神,熄風定驚

    • 朱砂、真珠(珍珠末):朱砂甘寒質重,鎮心安神、清心降火;珍珠甘鹹寒,清肝定驚、安神解毒。二者合用,針對心肝火旺、神志不寧。
    • 鉛、水銀(製為「鉛汞沙子」):古代認為鉛汞能墜痰鎮驚,但需謹慎炮製(如鉛溶後與水銀結砂)。此法源自道教煉丹術,取其「重鎮」之意,現代已罕用。
  2. 解毒化痰,開竅醒神

    • 雄黃、硼砂:雄黃辛溫,解毒辟穢、化痰定驚;硼砂甘鹹涼,清熱化痰、防腐。二者合用,可化解痰熱壅滯之證。
    • 全蠍、白附子:全蠍熄風止痙,通絡解毒;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針對風痰上擾之抽搐。
  3. 芳香開竅,引藥上行

    • 腦、麝(龍腦、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助諸藥透達經絡,尤適昏厥閉阻之證。古代方中常少量加入,以增強藥效。
  4. 佐使調和

    • 荊芥、薄荷湯送服:此二藥辛涼透表,疏風清熱,可引藥力外達表邪,內解鬱熱。
    • 蜜少許:甘緩和中,既能制約部分峻藥毒性,又可調味方便小兒服用。

組方思維與病機對應

本方結構層次分明:

  • 針對病機:以「風、痰、熱、驚」為核心,重鎮與辛香並用,標本兼治。
  • 配伍特點
    • 金石藥(朱砂、雄黃、鉛汞)鎮驚墜痰,為古代治驚癇常用思路;
    • 蟲類藥(全蠍)與風藥(白附子)協同熄風止痙;
    • 芳香藥(腦麝)助開竅醒神,體現「急症用峻藥」之原則。

總結

「雄珠散」為古代治小兒驚癇之驗方,其組方結合鎮驚、化痰、熄風、開竍四法,反映古人對驚風證「標急攻邪」的治療策略。然其中鉛、汞等藥現代已知毒性,臨床已不再沿用,但分析其邏輯,仍可見傳統中醫對「風動痰擾」病機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朱砂半兩,雄黃半兩,真珠(末)半兩,硼砂半兩,水銀半兩,鉛半兩(先將鉛在銚子內煮熔,便放水銀轉拔成沙子,瀉出放冷即用),全蠍3錢,白附子3錢,腦、麝(隨意入)。
上各研,一處為末。
每服1字或半錢,荊芥、薄荷湯入蜜少許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硃砂、雄黃、水銀、鉛等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雄珠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朱砂半兩,雄黃半兩,珍珠(末)半兩,硼砂半兩,水銀半兩,鉛半兩(先將鉛在铫子內煮熔,便放水銀轉拔成沙子,瀉出放冷即用),全蠍3錢,白附子3錢,腦、麝(随意入)。 主治:小兒驚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