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痛散

消炎止痛散

XIAO YAN ZHI T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實用正骨學》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膽經 18%
心經 15%
脾經 15%
胃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9%
肝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炎止痛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熱毒所致的炎症疼痛,牡蠣能起到清熱消炎的作用,緩解疼痛。
  2. 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牡蠣還能滋陰降火,平肝熄風。對於肝火上炎、心煩失眠、頭昏目眩等症狀,牡蠣能起到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炎症反應引發的不適。

總之,消炎止痛散中加入牡蠣,是為了利用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以及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炎止痛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藥性。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痛止瀉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燥濕解毒作用可消散濕熱,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疼痛;而其苦寒之性又能清心火,改善心火亢盛導致的疼痛。

因此,黃連在消炎止痛散中能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炎止痛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通開竅,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有較好的療效。
  2. 芳香開竅,通經活絡: 麝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通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

因此,消炎止痛散中加入麝香,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消炎止痛散主治「非骨傷性的嚴重皮膚腫脹疼痛」,此類症狀屬中醫「瘡瘍腫毒」範疇,多因熱毒熾盛、氣血壅滯所致。皮膚紅腫熱痛,嚴重者或伴局部化膿,需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古代以散劑外敷,直接作用患處,取藥效迅捷之特點。


二、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血花(血竭)

    • 性味歸經:甘鹹平,入心肝經。
    • 功效:活血散瘀、止血生肌、消腫止痛。
    • 方中角色:針對局部氣血壅滯,散瘀以通絡,緩解腫痛;兼能促進組織修復,預防瘡面潰爛。
  2. 牡蠣(煅)

    • 性味歸經:鹹微寒,入肝膽腎經。
    • 功效: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 方中角色:煅後增強收斂之性,助消腫瘍;其鹹寒屬性可清解局部熱毒,防止熱邪進一步聚結。
  3. 黃連

    •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脾胃膽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方中角色:直接清解熱毒,抑制局部炎症反應,針對腫痛根源(熱毒熾盛);現代藥理亦證實其抗菌作用,預防感染。
  4. 麝香

    • 性味歸經:辛溫,入心脾經。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 方中角色:芳香走竄,引藥透達病所,增強他藥滲透力;其活血之功助血竭散瘀,速效止痛。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為主:黃連為君,直折火毒;血竭、牡蠣為臣,輔助清熱並活血軟堅。
  • 活血散結為輔:血竭、麝香協同暢通局部氣血,避免瘀熱互結。
  • 引藥透達為使:麝香少量即能引藥透皮,增強全方渗透性。

治療原理
以蜜調敷,蜂蜜本身具潤膚、緩和藥性之效,同時作為基質使藥粉黏附患處。全方通過外敷直接作用病位,清熱毒、化瘀滯、消腫痛,契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中醫理論。

四、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側重「熱毒瘀滯」證型,若見皮膚焮紅灼熱、觸痛明顯,甚至伴隨發熱(如癰疽初期),外敷可阻截病勢。然中醫辨證需分寒熱虛實,若腫痛皮色不紅、漫腫無頭(陰疽),則非本方所宜。

(註:以上分析基於傳統中醫理論及古籍記載,未涉及現代臨床應用建議。)

傳統服藥法


血花5錢,牡蠣5錢,黃連5錢,麝香3分。
上為細末,貯瓷瓶內。
用時蜜調敷患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消炎止痛散, 出處:《實用正骨學》。 組成:血花5錢,牡蠣5錢,黃連5錢,麝香3分。 主治:非骨傷性的,較嚴重的皮膚腫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