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頑癬浮萍丸」方劑中使用「浮萍」,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浮萍性寒,味淡,歸心、肺、膀胱經。其藥性輕浮,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症效果顯著。
頑癬多由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所致,而浮萍可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恰能針對病因,起到治療頑癬的作用。因此,浮萍在「頑癬浮萍丸」中是重要的藥材,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頑癬浮萍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頑癬乃濕熱蘊結肌膚所致,蒼朮味辛性溫,具燥濕止癢之效,可祛除濕邪,緩解皮膚瘙癢,改善頑癬症狀。
- 健脾燥濕:蒼朮入脾經,能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濕邪不易困阻肌膚,從根源上預防頑癬復發。
蒼朮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燥濕止癢、健脾祛濕之效,有助於治療頑癬。
「頑癬浮萍丸」方劑中包含蒼耳,主要源於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癢: 蒼耳性溫,味苦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癢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頑癬引起的瘙癢、脫屑等症狀。
- 殺蟲止癢: 蒼耳的種子及根部均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抑制皮膚表面的真菌和寄生蟲感染,達到治療頑癬的目的。
因此,蒼耳作為「頑癬浮萍丸」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發揮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為治療頑癬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頑癬浮萍丸中包含苦參,是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頑癬引起的熱毒蘊結、濕熱阻滯、瘙癢難忍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苦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進一步改善頑癬的症狀。因此,苦參在頑癬浮萍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有效治療頑癬。
頑癬浮萍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清熱燥濕:頑癬多因溼熱蘊結肌膚而發,黃芩性寒,味苦,善清熱燥濕,可直達皮膚,清解溼熱,緩解頑癬的瘙癢、紅腫等症狀。
二、涼血解毒:黃芩亦具涼血解毒之效,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控制頑癬的感染和擴散,促進皮膚恢復。
「頑癬浮萍丸」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癢、殺蟲解毒的功效。
白僵蠶為一種寄生於蠶的真菌,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效,對於頑固性皮膚病,如頑癬,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此外,白僵蠶還可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因此,在「頑癬浮萍丸」中加入白僵蠶,可有效清除皮膚病邪,止癢消腫,達到治癒頑癬的目的。
頑癬浮萍丸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鈎藤味苦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頑癬多因濕熱毒邪侵犯肌膚而生,鈎藤能清熱解毒,消除濕熱,從而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 疏風通絡,活血化瘀:鈎藤還能疏風通絡,活血化瘀,對於頑癬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頑癬浮萍丸」方劑中使用「豨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豨簽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頑癬多因濕熱蘊結、風邪侵襲而生,豨簽草可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從根本上緩解頑癬的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豨簽草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頑癬常伴有皮膚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豨簽草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頑癬浮萍丸」中加入「豨簽草」,能有效地治療頑癬,達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頑癬浮萍丸主治功效分析
頑癬浮萍丸,顧名思義,乃針對頑固性癬疾所設之方劑。此方以多味藥材合力,旨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並兼顧利水消腫,以達標本兼治之效。
方劑組成解析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 方中浮萍、黃芩、苦參、豨簽草皆具清熱解毒之功。 其中,浮萍不僅能清熱解毒,尚有利水消腫之效;黃芩則擅長清熱燥濕、涼血解毒;苦參則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見長;豨簽草亦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此等藥材合用,可有效清除體內鬱積之熱毒,為治療癬疾之根本。
- 祛風止癢: 方中蒼耳、白僵蠶、鈎藤皆具祛風之效。蒼耳善散風通鼻、解毒利咽;白僵蠶則能祛風解毒、消腫止癢;鈎藤則以平肝熄風見長,在此或可有輔助止癢之效。此等藥材合用,可驅散體表之風邪,緩解因風邪所致之瘙癢症狀。
- 燥濕健脾: 方中蒼朮具有燥濕健脾之功,其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體內濕氣過重之狀態,避免濕邪蘊積而誘發或加重癬疾。
- 綜合作用: 頑癬之成,往往與熱毒內蘊,風邪外襲,濕邪停滯有關。本方以清熱解毒為先,佐以祛風止癢,並兼顧燥濕健脾,整體配伍,多方協同作用,力求清除病因,緩解症狀,從而達到治療頑癬之目的。
古籍對比分析
《外科正宗》雖未提及頑癬浮萍丸,然其所載之“頑癬方”可作為對比參考。該方以川槿皮、輕粉、斑蝥、大楓子等外敷藥為主,強調“抓損敷藥”,可見其治療思路在於通過刺激皮膚,達到祛腐生新之效。與之相比,頑癬浮萍丸則以內服為主,意在從整體上調節機體狀態,清除病因,達到內外兼治之目的。兩者雖治療方式不同,然皆針對頑癬之頑固性,體現了中醫對於皮膚疾病治療的多樣性思考。
綜上所述,頑癬浮萍丸以其獨特的配伍,能夠有效針對頑癬的病因病機,達到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燥濕健脾之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治療原理不僅符合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且與古代醫家治療頑癬的思路相契合,體現了中醫藥治療頑癬的獨到之處。
傳統服藥法
紫背浮萍2兩,蒼朮2兩,蒼耳草2兩,苦參4兩,黃芩1兩,僵蠶1兩,鈎藤1兩5錢,豨薟草2兩(酒蒸)。
上為末,酒湖為丸。
每服2錢,白滾湯送下。隨病上下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頑癬浮萍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紫背浮萍2兩,蒼朮2兩,蒼耳草2兩,苦參4兩,黃芩1兩,僵蠶1兩,鉤藤1兩5錢,豨薟草2兩(酒蒸)。 主治:頑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