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丸

HU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5%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10%
小腸經 5%
心經 5%
膽經 5%
脾經 5%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胡麻丸中加入亞麻子,主要是因為其潤腸通便、滋養肝腎之效。

亞麻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潤腸通便、滋養肝腎、降血脂、抗炎等功效。其富含亞麻酸,有助於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此外,亞麻子還可滋養肝腎,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頭髮早白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在胡麻丸中加入亞麻子,可增強其潤腸通便、滋養肝腎的功效,使其更適合於治療便祕、腎虛等病症。

胡麻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苦參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對抗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在胡麻丸中,加入苦參可以增強其整體的療效,特別是針對炎症、皮膚病、濕疹等病症。

其次,苦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苦參鹼等,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能夠提高對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最後,胡麻丸一般用於補益肝腎、滋養精血,而苦參的苦味成分能夠調和方劑中的其他甘味藥材,使整體方劑的作用更加平衡,有助於提高藥效的發揮。

因此,苦參在胡麻丸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得方劑的整體和諧性得到提升。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熱止咳化痰的功效。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咳之效。

胡麻丸常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荊芥能清熱解表,散風止咳,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治癒目的。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豨簽草,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豨簽草性味苦涼,具有疏風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因此,在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豨簽草,可以增強方劑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此外,豨簽草還可以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因風濕痺痛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

胡麻丸中添加蒼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止癢: 蒼耳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狀,蒼耳可以起到驅散風邪、止癢止痛的作用。
  2. 通鼻竅: 蒼耳亦可通鼻竅,對於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蒼耳能夠疏通鼻竅,改善呼吸,達到通鼻止涕的效果。

胡麻丸中加入蒼耳,能夠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及鼻塞等症狀,起到通鼻散風止癢的作用。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浮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浮萍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浮萍能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配合胡麻丸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利水消腫: 浮萍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胡麻丸可能針對水腫、濕疹等病症,加入浮萍來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促進水液代謝,改善病患症狀。

主治功效


胡麻丸,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亞麻子、苦參、荊芥、豨簽草、蒼耳、浮萍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解毒等功效。

胡麻丸主要用於治療大風、大癘、中風等疾病。

大風,即現代醫學中的外感風邪,是人體正氣虛弱,感受外邪風寒侵襲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等。

大癘,即現代醫學中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痛、肌肉痠痛、乏力等。

中風,中醫稱之為卒中,現代醫學稱之為腦中風,是指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偏癱、言語障礙、吞嚥困難、意識障礙等。

胡麻丸的組成成分如下: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豨簽草:味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祛風除濕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蒼耳: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散熱、解毒消腫、利尿通便、止汗、止瀉、止帶、止血、活血、祛風除濕、止癢等功效。

浮萍:味甘,性微寒,歸心、肺、腎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癢、清熱解毒、解毒、清熱利尿、透疹、生津止渴等功效。

總結

胡麻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亞麻子、苦參、荊芥、豨簽草、蒼耳、浮萍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大風、大癘、中風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大胡麻4兩, 防風2兩, 威靈仙2兩, 石菖蒲2兩, 苦參2兩, 白附子1兩, 獨各1兩, 甘草5錢。
上為細末,新安酒漿跌成丸子。
每服2錢,形瘦老1錢5分,食後、臨臥,白滾湯送下。
忌動風發物、海腥、煎炒、雞、鵝、羊肉、火酒等件,愈後戒百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胡麻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胡麻4兩(炒香),羊踯躅1兩(焙)。 主治:小兒瘰癧。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胡麻仁(炒)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3兩,黑豆黃2兩,桂(去粗皮)1兩,生地黃(搗絞取汁)1升。 主治:髭鬢白。

胡麻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胡麻1斤,苦參5斤(酒浸7日),荊芥穗4斤,豨薟草葉(淨)3斤,蒼耳草葉(淨)3斤,紫背浮萍2斤。 主治:大風、大癧、中風。

胡麻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大胡麻4兩,防風2兩,威靈仙2兩,石菖蒲2兩,苦參2兩,白附子1兩,獨活1兩,甘草5錢。 主治:癜風初起皮膚作癢,後發癜風,漸至開大者;風熱癮疹,及疹後搔癢生瘡,日久不癒。

胡麻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苦參5錢,何首烏3錢,胡麻仁(炒)3錢,蔓荊子(炒)3錢,威靈仙3錢,荊芥穗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牛蒡子(炒)3錢,石菖蒲1錢5分,乾菊花3錢。 主治:小兒風瘡疥癬。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 胡麻丸(《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胡麻半斤(揀去土,研碎)。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 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