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丸

HU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5%
膀胱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心經 5%
小腸經 5%
脾經 5%
膽經 5%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胡麻丸,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亞麻子、苦參、荊芥、豨簽草、蒼耳、浮萍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解毒等功效。

胡麻丸主要用於治療大風、大癘、中風等疾病。

大風,即現代醫學中的外感風邪,是人體正氣虛弱,感受外邪風寒侵襲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痛等。

大癘,即現代醫學中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痛、肌肉痠痛、乏力等。

中風,中醫稱之為卒中,現代醫學稱之為腦中風,是指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偏癱、言語障礙、吞嚥困難、意識障礙等。

胡麻丸的組成成分如下: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豨簽草:味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祛風除濕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蒼耳:味辛、苦,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散熱、解毒消腫、利尿通便、止汗、止瀉、止帶、止血、活血、祛風除濕、止癢等功效。

浮萍:味甘,性微寒,歸心、肺、腎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癢、清熱解毒、解毒、清熱利尿、透疹、生津止渴等功效。

總結

胡麻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亞麻子、苦參、荊芥、豨簽草、蒼耳、浮萍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大風、大癘、中風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大胡麻4兩, 防風2兩, 威靈仙2兩, 石菖蒲2兩, 苦參2兩, 白附子1兩, 獨各1兩, 甘草5錢。
上為細末,新安酒漿跌成丸子。
每服2錢,形瘦老1錢5分,食後、臨臥,白滾湯送下。
忌動風發物、海腥、煎炒、雞、鵝、羊肉、火酒等件,愈後戒百日。

方劑組成解釋


  • 亞麻子:具有祛風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
  • 苦參: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的功效。
  • 荊芥:具有疏風解表、透疹的功效。
  • 豨簽草:具有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 蒼耳:具有祛風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
  • 浮萍: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胡麻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胡麻4兩(炒香),羊踯躅1兩(焙)。 主治:小兒瘰癧。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胡麻仁(炒)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3兩,黑豆黃2兩,桂(去粗皮)1兩,生地黃(搗絞取汁)1升。 主治:髭鬢白。

胡麻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胡麻1斤,苦參5斤(酒浸7日),荊芥穗4斤,豨薟草葉(淨)3斤,蒼耳草葉(淨)3斤,紫背浮萍2斤。 主治:大風、大癧、中風。

胡麻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大胡麻4兩,防風2兩,威靈仙2兩,石菖蒲2兩,苦參2兩,白附子1兩,獨活1兩,甘草5錢。 主治:癜風初起皮膚作癢,後發癜風,漸至開大者;風熱癮疹,及疹後搔癢生瘡,日久不癒。

胡麻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苦參5錢,何首烏3錢,胡麻仁(炒)3錢,蔓荊子(炒)3錢,威靈仙3錢,荊芥穗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牛蒡子(炒)3錢,石菖蒲1錢5分,乾菊花3錢。 主治:小兒風瘡疥癬。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 胡麻丸(《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胡麻半斤(揀去土,研碎)。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 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