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胡麻丸中加入亞麻子,主要是因為其潤腸通便、滋養肝腎之效。
亞麻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潤腸通便、滋養肝腎、降血脂、抗炎等功效。其富含亞麻酸,有助於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此外,亞麻子還可滋養肝腎,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頭髮早白等症狀有一定療效。在胡麻丸中加入亞麻子,可增強其潤腸通便、滋養肝腎的功效,使其更適合於治療便祕、腎虛等病症。
胡麻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苦參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對抗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在胡麻丸中,加入苦參可以增強其整體的療效,特別是針對炎症、皮膚病、濕疹等病症。
其次,苦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苦參鹼等,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能夠提高對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最後,胡麻丸一般用於補益肝腎、滋養精血,而苦參的苦味成分能夠調和方劑中的其他甘味藥材,使整體方劑的作用更加平衡,有助於提高藥效的發揮。
因此,苦參在胡麻丸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得方劑的整體和諧性得到提升。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熱和止咳化痰的功效。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咳之效。
胡麻丸常用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荊芥能清熱解表,散風止咳,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治癒目的。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豨簽草,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豨簽草性味苦涼,具有疏風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因此,在胡麻丸方劑中加入豨簽草,可以增強方劑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此外,豨簽草還可以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因風濕痺痛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
胡麻丸中添加蒼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風止癢: 蒼耳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狀,蒼耳可以起到驅散風邪、止癢止痛的作用。
- 通鼻竅: 蒼耳亦可通鼻竅,對於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蒼耳能夠疏通鼻竅,改善呼吸,達到通鼻止涕的效果。
胡麻丸中加入蒼耳,能夠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及鼻塞等症狀,起到通鼻散風止癢的作用。
胡麻丸方劑中加入浮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浮萍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浮萍能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配合胡麻丸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
- 利水消腫: 浮萍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胡麻丸可能針對水腫、濕疹等病症,加入浮萍來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促進水液代謝,改善病患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麻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針對「大風、大癘、中風」等疾,其所述「大風」多指麻風病(古稱「癘風」),屬風毒深入血分之症;「大癘」則為風濕癘氣鬱結肌表,皮膚潰爛、麻木不仁;「中風」在此可能指風邪外襲經絡,或風痰內擾所致肢體偏廢、口眼歪斜等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大胡麻(黑芝麻)
- 性甘平,歸肝、腎經,古方多用於潤燥養血,兼能祛風。風病日久多傷陰血,胡麻潤而不滯,補虛而不助邪,針對風毒久羈血分、燥熱傷陰之機理。
臣藥:防風、威靈仙、苦參
- 防風:辛溫,祛風解表,善走經絡,散外邪而止痺痛。
- 威靈仙:辛咸溫,通經活絡,化濕除痺,尤其針對風濕阻絡之麻木、拘攣。
- 苦參:苦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風癘多夾濕熱,苦參能清下焦濕毒,輔助祛除皮膚癘氣。
佐藥:石菖蒲、白附子、獨活
- 石菖蒲:芳香化濁,開竅豁痰,風痰蒙蔽清竅或滯留經絡時,可助通絡醒神。
- 白附子:辛熱有毒,祛風痰、逐寒濕,善治頭面風邪及頑麻痺痛。
- 獨活:祛風勝濕,專攻下半身風寒濕邪,與防風上下相配,增強全方宣痺之效。
使藥:甘草
- 調和諸藥,緩和白附子之毒性,兼能補中益氣,扶正以助祛邪。
配伍特點
- 潤燥並行:胡麻潤養血分,防風、威靈仙等辛散風邪,避免祛風藥過燥傷陰。
- 表裏兼治:防風、獨活走表散邪;苦參、白附子清裏化痰濕,適用於風邪內外夾雜之證。
- 酒漿為丸:取其辛散之性,助藥力直達經絡,尤宜風痺頑疾。
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通過養血潤燥、祛風通絡、清熱化濕,主要用於風濕痰瘀阻絡或風毒內蘊所致的皮膚瘡癩、肢體麻木、關節痺痛等症。後世或可延伸應用於慢性風濕性皮膚病、神經性麻痺等屬「風邪深伏」者。
傳統服藥法
大胡麻4兩, 防風2兩, 威靈仙2兩, 石菖蒲2兩, 苦參2兩, 白附子1兩, 獨各1兩, 甘草5錢。
上為細末,新安酒漿跌成丸子。
每服2錢,形瘦老1錢5分,食後、臨臥,白滾湯送下。
忌動風發物、海腥、煎炒、雞、鵝、羊肉、火酒等件,愈後戒百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胡麻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胡麻4兩(炒香),羊踯躅1兩(焙)。 主治:小兒瘰癧。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胡麻仁(炒)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3兩,黑豆黃2兩,桂(去粗皮)1兩,生地黃(搗絞取汁)1升。 主治:髭鬢白。
胡麻丸,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胡麻1斤,苦參5斤(酒浸7日),荊芥穗4斤,豨薟草葉(淨)3斤,蒼耳草葉(淨)3斤,紫背浮萍2斤。 主治:大風、大癧、中風。
胡麻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大胡麻4兩,防風2兩,威靈仙2兩,石菖蒲2兩,苦參2兩,白附子1兩,獨活1兩,甘草5錢。 主治:癜風初起皮膚作癢,後發癜風,漸至開大者;風熱癮疹,及疹後搔癢生瘡,日久不癒。
胡麻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苦參5錢,何首烏3錢,胡麻仁(炒)3錢,蔓荊子(炒)3錢,威靈仙3錢,荊芥穗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牛蒡子(炒)3錢,石菖蒲1錢5分,乾菊花3錢。 主治:小兒風瘡疥癬。
胡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 胡麻丸(《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胡麻半斤(揀去土,研碎)。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 主治:延年返老,補填骨髓,保固三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