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黃連湯

大黃黃連湯

DA HUANG HUANG LI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4%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膽經 7%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黃連湯中含有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配合黃連的苦寒之性,能更有效地清瀉上焦熱邪,對於熱盛、便祕、口苦咽乾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2. 瀉下通便:大黃具有促進腸蠕動、加速排便的作用。在治療熱盛便祕時,大黃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積熱,減輕腸道壓力,緩解便祕症狀。

大黃黃連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搭配大黃,能更有效地清瀉腸胃實熱,對於熱毒壅盛、腸胃濕熱引起的腹痛、瀉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抑制腸道菌羣:黃連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減少毒素的產生,有助於緩解腸道炎症,促進腸道功能恢復。與大黃的瀉下作用相輔相成,可更好地控制病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黃黃連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治痢南針》,主治「痢疾裏熱盛,上衝心作嘔,噤口者」。其證屬濕熱痢疾重症,熱邪內熾,上攻脾胃,致心煩嘔逆、拒食噤口。大黃、黃連皆苦寒之品,合以酒煎,取其辛散上行之性,清熱解毒、降逆止嘔,並導濕熱下行。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大黃:苦寒沉降,瀉熱通腸,破積滯,針對「裏熱盛」之機,導濕熱從大便出,兼活血行瘀,改善腸道氣血壅滯。
  2. 黃連:苦寒瀉火,清心胃濕熱,專治「上衝心作嘔」,解毒止痢,抑制腸道腐濁之氣上逆。
  3. 酒煎:酒性辛熱,助藥勢上行,緩和苦寒傷胃之弊,開鬱結而醒脾,針對「噤口」拒食之症,亦助藥力速達病所。

邏輯推理與功效延伸

  • 清熱降逆:大黃通腑瀉熱,黃連平衝止嘔,二者相須,清泄中焦與上焦鬱火,使熱毒下走而嘔逆自止。
  • 通因通用:痢疾本忌瀉下,然濕熱壅盛時,反以大黃通滯,體現「以瀉止痢」之法,破除「閉門留寇」之弊。
  • 酒製增效:酒煎不僅防苦寒傷正,亦能宣通氣血,解噤口痢之「毒壅神昏」,助藥力透達全身。

此方簡峻,針對濕熱毒邪熾盛之證,通過瀉火解毒、調和氣機,逆流挽舟,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因勢利導」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大黃、黃連。好酒煎服。
本方方名,《治痢南針》引作「大黃黃連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嘔吐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黃連湯, 出處:《金鑑》卷四十二。 組成:大黃、黃連。 主治:痢疾裏熱盛,上衝心作嘔,噤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