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降雪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白降雪散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入營血,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渴引飲、舌紅絳苔、脈數有力等,石膏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退熱,解營分熱,緩解病症。
- 收斂生津: 石膏還有收斂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溫熱病邪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白降雪散中加入石膏,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雙重功效,提高療效。
白降雪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和散結消腫。其組方中包含硼砂,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硼砂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效果,能夠促進腫瘤及瘡瘍的消退,適合用於各種因熱毒引起的疾病。其次,硼砂還能夠輔助其他藥材的藥效,提高整體方劑的療效,增強對病症的針對性。同時,硼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消腫散結的作用,與白降雪散的主治方向相符合。
此外,硼砂的性質偏寒,能夠有效地幫助中和體內的熱邪,使病症得到緩解,在臨牀實踐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因此,硼砂的加入,使白降雪散能夠更全面地對抗因熱毒引起的各種問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白降雪散中包含膽礬,主要基於其燥濕殺蟲的功效。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腎經,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並能收斂止血。
白降雪散主治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濕疹、瘡瘍等症。膽礬在方中可清熱燥濕,殺滅蟲毒,並能收斂止癢,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白降雪散中含有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白降雪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便祕、口臭等症,芒硝可清熱解毒,通利大便,幫助排出體內毒素。
- 消腫散結: 芒硝亦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軟堅散結,化瘀止痛。白降雪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散結,治療瘡瘍腫毒等症。
白降雪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如瘡瘍、燙傷、跌打損傷等。
- 活血化瘀,止癢止痛: 冰片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並能止癢止痛,對於因瘀血引起的疼痛和瘙癢,如皮膚病、風溼性關節炎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白降雪散中加入冰片,可有效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降雪散] 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喉風腫痛,聲音難出」,屬中醫喉科急症範疇。所謂「喉風」,泛指咽喉腫痛閉塞、呼吸吞咽困難之症,多因風熱或火毒上攻,灼傷咽喉,導致氣血壅滯、黏膜腫脹,甚則化膿潰爛。此方以「吹藥」局部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旨在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緩解急症。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邏輯
石膏(煅)
- 性寒,歸肺胃經,傳統用於清泄肺胃實火。
- 煅後質地細膩,外用可收斂黏膜、減輕腫痛,協同他藥清熱。
硼砂
- 解毒防腐,傳統用於咽喉腫痛、潰瘍。
- 現代已知其弱抗菌作用,能抑制咽喉部細菌繁殖。
焰硝(硝石)
- 苦寒清熱,兼能散結消腫。
- 與硼砂協同,增強局部透散火毒之效。
膽礬(硫酸銅)
- 湧吐痰涎、解毒收斂,古法用於喉痹痰塞。
- 少量外用可刺激黏膜分泌,稀釋痰涎,緩解閉塞。
元明粉(芒硝精製品)
- 清熱軟堅,助他藥瀉火散結,減輕黏膜充血。
冰片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促進其他藥物透黏膜吸收。
- 具局部麻醉作用,可緩解疼痛。
三、方劑作用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熱瀉火+局部穿透」為核心:
- 清熱解毒:石膏、硼砂、焰硝協同清泄肺胃火毒,抑制炎症。
- 消腫利咽:膽礬、元明粉軟堅散結,減少黏膜水腫與痰涎壅塞。
- 速效止痛:冰片辛涼走竄,直達病所,緩解疼痛與聲音嘶啞。
外用吹藥形式,避開脾胃吸收,直接作用於咽喉病灶,符合「急症外治」思路,適合古代缺乏現代醫療條件時的喉科急救。全方寒涼為主,針對實熱型喉風(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當有即時緩解之效。
傳統服藥法
石膏(煅)1錢5分, 硼砂1錢,焰硝5分, 膽礬5分, 元明粉3分, 冰片2分。上為極細末。
以筆管吹入喉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降雪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六。 組成:石膏(煅)1錢5分,硼砂1錢,焰消5分,膽礬5分,元明粉3分,冰片2分。 主治:喉風腫痛,聲音難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