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舌散

正舌散

ZHENG SH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0.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肝經 16%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正舌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正舌散用於治療舌強不語,而舌強不語多因肝風內動,經絡不通所致,全蠍可通經活絡,解除筋脈攣急,改善舌頭僵硬麻木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全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壅盛所致的舌強不語。正舌散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效果。

正舌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正舌散多用於治療舌苔厚膩、口氣重濁等症狀,茯苓可幫助利水滲濕,去除舌苔,改善口氣。
  2. 健脾寧心: 茯苓還具有健脾寧心之效。舌苔厚膩、口氣重濁等症狀往往與脾胃濕熱或心脾兩虛有關,茯苓可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從根本上改善舌苔和口氣問題。

因此,正舌散中加入茯苓,可發揮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有助於治療舌苔厚膩、口氣重濁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正舌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中風,舌本強難轉,語不正」,即中風後舌體僵硬、轉動不靈、言語不清之症。此證多因風痰阻絡或肝風內動,導致舌竅筋脈失養、氣血瘀滯所致。古醫籍如《衛生寶鑒》稱「茯神散」、《普濟方》名「通神散」,皆取其通絡開竅、熄風化痰以正舌語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蠍梢(去毒)

    • 性辛平,專入肝經,擅搜風通絡、解痙止痛。
    • 針對「舌強不轉」之風痰阻絡病機,蠍梢能驅經絡中風邪,緩解筋脈拘急,尤善治風痰上擾之舌體僵直。
  2. 茯神(去木,銼,微炒)

    • 甘淡性平,歸心脾經,具寧心安神、滲濕健脾之效。
    • 中風語謇常伴心神不寧,茯神可安神定志,輔助蠍梢熄風;其健脾之功亦助化痰濕,斷風痰生成之源。
  3. 薄荷(焙)

    • 辛涼疏散,入手太陰、足厥陰經,能清利頭目、宣散風熱。
    • 焙製後減其涼性而存疏泄之力,助蠍梢宣通經絡鬱滯,同時輕揚上行,引藥至頭面舌竅,開音利語。

全方配伍邏輯

  • 熄風通絡為主:蠍梢直擊風痰阻絡之病本,解痙以舒舌體。
  • 安神化痰為輔:茯神安定心神,兼滲濕以絕痰源;薄荷疏風透竅,助氣血上承。
  • 外用內服並行:以酒調服可溫通血脈,增強藥力;擦牙頰間則使藥效直達局部,緩解舌體僵硬。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除治中風舌強,亦可能適用於:

  • 風痰上擾之面癱口歪(薄荷引藥上行,蠍梢祛風通絡)。
  • 小兒驚風致語言不利(蠍梢解痙、茯神安神)。
    全方體現「治風先治痰,痰去風自滅」思路,通過熄風、化痰、通絡三法,恢復舌竅功能。

傳統服藥法


蠍梢(去毒)2錢半,茯神(去木,銼,微炒)1兩,薄荷(焙)2兩。
上為末。
每服1-2錢,溫酒調下;或以擦牙頰間亦好。
茯神散(《衛生寶鑒》卷八)、通神散(《普濟方》卷九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相同名稱方劑


正舌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八。 組成:雄黃(研)、荊芥各等分。 主治:中風舌強語澀。

正舌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 組成:蠍梢(去毒)14個,茯苓1兩。 主治:中風,舌本強難轉,語不正。

正舌散, 出處:《袖珍》卷一引《聖惠》。 組成:蠍梢(去毒)2錢半,茯神(去木,銼,微炒)1兩,薄荷(焙)2兩。 主治:中風舌本強硬,語言不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