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加黃連梔子湯

二陳加黃連梔子湯

ER CHEN JIA HUANG LIAN ZHI Z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6%
脾經 16%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陳加黃連梔子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方中加入黃連,可針對濕熱蘊結於中焦,所致的胸悶、脘痞、噁心嘔吐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燥濕化痰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黃連能清熱降火,同時也能降胃氣,對於濕熱上蒸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抑制嘔吐,緩解患者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陳加黃連梔子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源自二陳湯之基礎,增入黃連、梔子,傳統主治「食郁有熱之嘈雜」。
「嘈雜」為中醫症名,指胃脘部似飢非飢、似痛非痛之不适感,多因飲食停滯、鬱久化熱所致。此處特指因食積鬱滯、熱擾中焦而發,伴見吞酸暖腐、脘悶噯氣、口乾苦等熱象。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核心方劑:二陳湯

    • 組成:半夏(燥濕化痰)、陳皮(理氣健脾)、茯苓(滲濕安中)、甘草(調和諸藥)。
    • 作用:此方為治痰濕基礎方,重在化解中焦濕濁,恢復脾胃運化。針對「食郁」所致痰濕停聚,阻礙氣機,為後續清熱藥奠定基礎。
  2. 加味藥:炒梔子、薑炒黃連

    • 黃連(薑製):苦寒清熱,專瀉心胃之火。薑製後緩其寒性,兼顧止嘔降逆,針對鬱熱上逆之嘈雜、口苦。
    • 炒梔子:輕清上浮,瀉三焦鬱熱,炒後減其寒滑,更入中焦,助黃連除煩熱,兼利濕邪,使熱從小便而解。
  3. 配伍邏輯

    • 痰濕與鬱熱並治:二陳湯化痰濕以通滯,黃連、梔子清鬱熱以除煩。痰濕得化則氣機暢,熱邪得清則嘈雜止。
    • 標本兼顧:食鬱為本(痰濕阻滯),化熱為標(熱擾中焦)。此方既消積滯之因(透過二陳),又折其熱化之果(透過連、梔),符合「先解其標,後治其本」之思路。

總結
此方以二陳湯調理中焦痰濕,佐黃連、梔子清解鬱熱,適用於痰濕停聚、鬱久化熱之證。其機理在於「化痰以開鬱,清熱以安中」,體現中醫「通因通用」與「寒溫並調」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二陳湯加炒梔子、薑炒黃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二陳加黃連梔子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二陳湯加炒梔子、薑炒黃連。 主治:食鬱有熱之嘈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