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蒸蓖麻膏

法蒸蓖麻膏

FA ZHENG BI MA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法蒸蓖麻膏中包含蓖麻子,主要原因如下:

  1. 蓖麻子性溫,味辛,有通便消腫止痛等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蓖麻油,具有潤腸通便作用,可緩解便祕。
  2. 法蒸蓖麻膏的製作過程中,將蓖麻子經蒸煮後再研磨成膏,目的是去除其毒性,保留其藥效。蒸煮過程中,蓖麻子中的毒性物質會被分解,而其藥效成分則被保留下來。

因此,法蒸蓖麻膏中加入蓖麻子,可以有效地發揮其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又避免了毒性物質的影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法蒸蓖麻膏]主治「十種水氣」與「五蠱瘴氣」,此二證屬古代對水腫、脹滿及瘴癘之泛稱。

  1. 十種水氣:泛指多類因三焦壅滯、水濕停聚所致之浮腫,可涉皮水、正水、石水等,其病機與肺、脾、腎氣化失常相關,症見通身腫滿、小便不利。
  2. 五蠱瘴氣:「蠱」為古代對毒蟲或邪毒致病之統稱,「瘴氣」則指山嵐濕熱穢濁之邪,此類病證多見腹脹如鼓、膚色蒼黃、或瘧痢吐瀉,屬濕毒蘊結、氣血瘀滯之候。

此方以「利水瀉下」為核心,旨在通過峻逐水濕、通利二便,使邪有出路,故強調「以小便大利為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藥:蓖麻子(去殼壓油後炮製)

  1. 性味歸經:甘辛平,有毒,入大腸、肺經。傳統用生品外敷瀉下力猛,然此方經「蒸煮去油」炮製後,毒性稍減,轉以利水消腫為用。
  2. 作用機理
    • 通利水道:蓖麻子含蓖麻毒素(ricin)及脂肪酸,蒸製後部分油脂去除,減其瀉下峻烈之性,反增強利水效能,能刺激腸道與腎臟,促進水液代謝,尤適「水氣」之小便閉癃。
    • 宣透瘴濁:辛散之性可開泄腠理,配合蒸煮法「以鍋排蓋住」,取其輕清上達之氣,透發瘴毒濕濁,化解腹滿脹悶。
  3. 炮製關鍵
    • 「麻布包壓去油」減低滑腸之弊,避免過傷正氣。
    • 「蒸二十餘沸至無白色」,既解毒又存藥效,使藥性趨向溫和,專攻水濕。

服法設計邏輯:

  • 「滾水化開」助藥力疏布,空腹服用使藥直趨下焦。
  • 「2-3劑見效」反映其速效特性,契合急症水腫需「快利」之治則,然需中病即止,防耗真陰。

綜論:此方以單味蓖麻子變法炮製,將原本峻下之品轉為專利水氣之劑,體現「去性存用」思路,透過蒸煮減毒、壓油緩性,集中藥力於通調水道,符合古代對水腫、瘴蠱「開鬼門、潔淨府」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蓖麻子(去殼)。
用麻布包,壓去油,薄攤在木勺內,仰放在鍋中,水面上以鍋排蓋住,煮二十餘沸,以藥無白色為度,取出。
每服6錢,滾水化開,空心溫服。不過2-3劑,以小便大利為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法蒸蓖麻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六。 組成:蓖麻子(去殼)。 主治:十種水氣,五蠱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