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癧餅

LUO LI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瘰癧餅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虛,健脾益氣:瘰癧多因體虛,陰虛火旺,或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虛、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從根本上改善瘰癧病竈。
  2. 化痰止咳,消腫散結:山藥能健脾化痰,對於因痰濕凝結而導致的瘰癧,有良好的化痰止咳、消腫散結作用,有助於促進瘰癧的吸收和消退。

瘰癧餅方劑中加入蓖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腫散結:蓖麻子性溫,味辛,具有散結消腫之效。瘰癧為結核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結腫大,蓖麻子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2. 引藥入絡:蓖麻子具有較強的穿透性,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病竈部位,增強藥效。瘰癧多發生於頸部淋巴結,蓖麻子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加強治療效果。

總之,蓖麻子在瘰癧餅方劑中發揮著消腫散結、引藥入絡的作用,是治療瘰癧的重要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瘰癧餅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瘰癧,症見頸項腫塊,不論大小、新久、顏色,但見腫硬赤痛者皆可使用。

治療原理分析

瘰癧餅由新鮮山藥與蓖麻子組成,等分搗爛成膏,作為外敷藥使用。根據古文記載,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瘰癧,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組成藥物的藥性及功效:

  • 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潤肺止咳的功效。在瘰癧的治療中,山藥主要起到補益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充盈,正氣旺盛,有利於抵抗病邪。
  • 蓖麻子: 味甘、辛,性平;有毒。歸大腸、肺經。具有消腫拔毒、瀉下通滯的功效。蓖麻子外用可以消腫散結,對於瘰癧的腫硬結塊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毒性能夠以毒攻毒,有助於消散癧核。

2. 外用貼敷的作用:

  • 直接作用於患處: 瘰癧餅直接敷貼於患處,藥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於瘰癧部位,發揮消腫散結的作用。
  • 持續藥效: 瘰癧餅作為膏藥,可以持續釋放藥物成分,延長藥效,有利於瘰癧的消散。
  • 封閉環境: 瘰癧餅覆蓋患處,形成相對封閉的環境,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同時可以保護患處,避免外界刺激。

3. 古文記載的佐證:

  • 《驗方新編》記載:「項生瘰癧,不辨肉色,不論大小,日月新久,但見腫硬赤痛者,宜貼此。」明確指出瘰癧餅適用於各種瘰癧症狀。
  • 《外科心法要訣》記載:「朱震亨貼瘰癧餅,治項間瘰癧,不辨肉色,不問大小及日月深遠,或有赤硬腫痛,並皆貼之效。」強調了瘰癧餅的廣泛適用性和療效。
  • 《外科備要》中多次提到瘰癧餅,並將其與其他方劑配合使用,如消核散、神功散、龍泉散等,用於治療不同階段、不同證型的瘰癧,顯示瘰癧餅在瘰癧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總結:

瘰癧餅通過山藥的補益脾胃、扶正祛邪和蓖麻子的消腫拔毒、以毒攻毒的功效,結合外用貼敷的方式,直接作用於患處,持續釋放藥效,消散瘰癧結塊。多部古醫籍均有記載其療效,並廣泛應用於瘰癧的治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瘰癧餅,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生山藥、蓖麻子。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