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柏竹瀝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柏竹瀝膏以竹瀝、柏葉等清熱解毒之品為主,加入黃柏,可以加強清熱解毒之效,並兼具燥濕之功,對於濕熱蘊結、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黃柏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輔助柏竹瀝膏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竹瀝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赤眼障翳」,即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或角膜混濁等症狀,屬中醫眼科外障範疇。其病因多為風熱上攻、肝火熾盛,或濕熱鬱結所致。傳統以竹瀝清熱化痰,黃柏瀉火解毒,二者合用外治,直接清解眼部熱毒濕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慈竹瀝(竹瀝):
- 竹瀝為鮮竹火烤後滴瀝之液,性寒味甘,傳統用於清熱化痰、透絡開竅。
- 眼科應用中,竹瀝可滲透局部,清除眼瞼或角膜濕熱之邪,緩解紅腫澀痛。火烤製法取其「瀉火下行」之性,引熱毒外泄。
黃柏:
- 黃柏苦寒,歸腎、膀胱經,善清下焦濕熱,外用則瀉火解毒、燥濕斂瘡。
- 填於竹中燒製,使黃柏有效成分(如小檗鹼)與竹瀝融合,增強清熱燥濕之效,針對「赤眼」背後的濕熱瘀滯。
配伍與製法特點:
- 物理協同:竹瀝為載體,使黃柏藥性上達眼目;火烤萃取則濃縮兩者精華,製成高滲透性膏劑。
- 治法思路:直接以藥力攻局部熱毒,符合外障「就近祛邪」原則,避免內服苦寒傷胃。銅筷點眼(銅離子具收斂作用)或輔助消炎。
推理延伸功效
此方組成簡峻,推測適用於:
- 急性結膜炎(風熱型)、眼瞼炎(濕熱型)。
- 輕微角膜雲翳初期(熱毒未深),藉清熱防腐阻止病情進展。
原理在於**「寒以清熱,瀝以透邪」**,竹瀝之液態特性便於眼部吸收,黃柏抑制局部細菌(如古籍所謂「毒火」),二者相須為用,從外治角度迅速緩解症狀。
傳統服藥法
慈竹1段(去兩頭節)、黃柏(去粗皮,刮細者,滿填竹內)。
用磚對立,置竹磚上,兩頭各安淨碗,以乾竹火燒令瀝出,盡收之。
以釵股銅筷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竹瀝膏,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慈竹1段(去兩頭節)、黃柏(去粗皮,刮細者,滿填竹內)。 主治:赤眼障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