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渫沙節湯

淋渫沙節湯

LIN XIE SHA J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9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腎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3%
心經 12%
胃經 8%
肝經 7%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肺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淋渫沙節湯中包含木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通淋: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可瀉熱除濕,清利膀胱,對於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淋渫沙節湯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沙石阻塞等症狀,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經下乳: 木通除了利水通淋外,還有通經下乳的功效。對於產後乳汁不通或乳汁分泌不足,木通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幫助產婦下奶。淋渫沙節湯也常用於治療產後乳汁不通的症狀,而木通的通經下乳作用能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淋渫沙節湯」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功效:

  1. 祛風散寒止痛: 羌活性溫,入肝經,善於祛風散寒,止痛止癢。淋渫沙節症多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經絡阻滯,氣血不通,出現疼痛、瘙癢、麻木等症狀。羌活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解除經絡阻滯,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利水: 羌活亦有疏通經絡利水之效,可促進水液代謝,緩解因溼邪阻滯導致的淋漓不盡、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淋渫沙節湯中加入羌活,可發揮祛風散寒止痛、疏通經絡利水的功效,針對淋渫沙節症的病因病機,達到治療目的。

淋渫沙節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尿路問題及相關症狀,如尿頻、尿急及排尿不適等。在其組成中,花椒作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功能。

首先,花椒含有揮發油、黃酮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減輕尿路感染引起的不適。此外,花椒具有行氣解鬱的功效,能夠舒緩因情緒緊張而引起的尿頻尿急等症狀。

其次,花椒的辛辣特性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腎臟功能,改善尿液排放,進一步緩解因尿路阻塞引起的疼痛感。因此,花椒在淋渫沙節湯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能調和全身經絡,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這使得花椒成為此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淋渫沙節湯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烏頭性溫,味辛,歸心、肺、腎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淋渫沙節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烏頭的溫經散寒之效可以溫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麻木的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淋渫沙節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散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通陽開竅的功效。淋渫沙節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蔥白能幫助驅散體內的寒邪,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2. 解毒消腫: 蔥白亦具有一定解毒消腫的作用。在治療淋病、尿道炎等疾病時,蔥白能輔助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

總而言之,蔥白在淋渫沙節湯中發揮著解表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助於促進病症的痊癒。

「淋渫沙節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濕: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淋病常因濕熱下注膀胱,或脾虛濕困所致,橘皮可疏肝理氣,化濕止痛,有助於改善淋症的症狀。
  2. 健脾和胃: 橘皮亦可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病體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淋渫沙節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風毒腳氣下注,兩腳疼腫」。此證屬中醫「腳氣」範疇,多因風濕、寒濕或濕熱之邪侵襲下肢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表現為足脛腫痛、麻木沉重,甚則屈伸不利。古代所稱「腳氣」包括現代醫學的營養缺乏性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風濕性關節炎、下肢淋巴回流不暢等病症。

二、組成與藥物邏輯分析

本方以外治法(淋洗)針對局部症狀,藥物配伍以祛風除濕、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為主,兼顧行氣活血:

  1. 沙木節(杉木節)半兩

    • 性味辛溫,善祛風濕、散瘀止痛,古代多用於腳氣腫痛。其辛散溫通之力可透達關節,疏通經絡滯氣。
  2. 木通半兩

    • 性味苦寒,功能利水通淋、清熱通絡,能導濕熱下行。與溫藥配伍可制其寒性,反佐以防溫燥太過。
  3. 羌活半兩

    • 辛溫解表,祛風濕、止痹痛,尤擅上行肢體,疏散經絡風寒濕邪,為治療下肢風濕痹痛要藥。
  4. 川椒半兩

    • 辛熱溫中,散寒除濕,外用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力滲透,增強止痛消腫之效。
  5. 川烏頭一分

    • 大辛大熱,具強力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效,針對寒濕痹阻之頑固疼痛。外用可減低毒性,保留其麻醉止痛作用。
  6. 蔥白一握

    • 辛溫發散,通陽散寒,能引藥透表,助諸藥開腠理、達病所。
  7. 橘葉(或橘皮)五錢

    • 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橘葉偏於疏肝散結,橘皮長於理氣健脾,二者皆能助氣機暢通,消腫止痛。

三、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1. 祛邪為主

    • 方中沙木節、羌活、川烏頭、川椒均為辛溫之品,合力祛逐風寒濕邪,破除經脈痹阻。
    • 木通利濕,與溫藥相配,形成「溫通利濕」之勢,使邪從下而解。
  2. 溫通經絡

    • 川烏頭、蔥白、川椒均具強力溫通之性,能改善局部氣血循環,緩解寒凝痛腫。
  3. 行氣輔助

    • 橘葉或橘皮調暢氣機,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濕化,強化消腫之效。
  4. 外用優勢

    • 煎湯淋洗直接作用患處,藥力透過肌膚滲入經絡,避免內服辛熱藥傷陰之弊,尤適於局部症狀明顯者。

四、應用場景推論

此方適用於風寒濕邪偏盛之腳氣腫痛,症見:

  • 足脛冷痛、腫脹麻木,遇寒加劇
  • 皮膚不紅不熱,或按之凹陷
  • 舌淡苔白膩,脈沉緊或濡緩

若屬濕熱下注(紅腫熱痛、小便黃赤)或陰虛內熱者,則非本方所宜。

傳統服藥法


沙木節半兩,木通半兩,羌活半兩,川椒半兩,川烏頭1分,蔥白1握,橘葉5錢(如無,以橘皮代之)。上為散。
以水3升,煎至減半,通手淋洗,再煎暖後,下次再洗,可作2日淋渫之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淋渫沙節湯,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沙木節半兩,木通半兩,羌活半兩,川椒半兩,川烏頭1分,蔥白1握,橘葉5錢(如無,以橘皮代之)。 主治:風毒腳氣下注,兩腳疼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