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效丸
LING X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三引錢聞禮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效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白膠香,這是因為白膠香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多重的療效。白膠香又名白香樟,其主要成分具有抗炎、鎮痛的特性,能夠有效舒緩因氣滯所引起的胸悶、腹痛等不適症狀。此外,白膠香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改善肢體麻木、乏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在靈效丸中添加白膠香,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在治療過程中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此外,白膠香還能提升其他藥材的相互協同作用,使整體配方的療效發揮到最大。綜合來看,白膠香在靈效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增強藥效,還能有效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協助調和身心,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
靈效丸中添加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靈效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五靈脂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祛風除濕,止癢止痛: 五靈脂亦可祛風除濕,止癢止痛。靈效丸若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五靈脂能發揮其祛風除濕,止癢止痛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靈效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其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改善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對於女性常見的生理問題有較佳療效。
- 潤腸通便,改善氣血運行: 當歸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進而改善整體身體狀況。
靈效丸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女性常見的氣血不足、經期不順等問題,並能促進身體健康,是中醫藥學中常用的組成藥物之一。
靈效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白附子,這是因為白附子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白附子,學名為「白藥子」,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用於治療癲癇、頭痛、眩暈等症狀。它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解痙、安神以及疏通經絡等方面。
白附子的化學成分中含有毒性成分,使用時需謹慎,但經過合理的炮製可以減少其毒性,增強療效。在靈效丸中,白附子能有效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作用,幫助緩解患者的焦慮和緊張情緒。此外,白附子與其他組成藥材 synergistically(協同作用),可能相互增強其療效,使靈效丸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面更具特色。
綜上所述,白附子在靈效丸中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效能,還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更好的健康狀態。
靈效丸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血瘀、氣滯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補益氣血:沒藥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靈效丸中加入沒藥,可發揮其活血止痛、補益氣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靈效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靈效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白芷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通竅止癢: 白芷有通鼻竅、止鼻癢的作用,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靈效丸可能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鼻炎、鼻竇炎等病症,加入白芷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狀。
靈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了烏頭,這是因為烏頭具備強大的藥理作用,尤其在鎮痛和解痙方面。烏頭含有生物鹼,能夠有效地緩解痛症,對於風濕關節痛、神經痛等有顯著療效。此外,烏頭的散寒驅風之效能也使其成為治療感冒、風寒引起的不適的選擇之一。在中醫理論中,烏頭的屬性偏寒,能夠清熱解毒,對於某些熱毒引起的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烏頭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毒性成分,過量或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中毒。因此,靈效丸的配方中,烏頭的劑量與其他藥材的搭配相當講究,以達到療效最大化的同時,降低安全風險。總體而言,烏頭的加入,提高了靈效丸的療效,使其在多種病症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靈效丸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糯米性溫和,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其澱粉質可作為藥物載體,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從而增強藥效。
2. 改善口感:糯米可以改善藥物口感,使其更容易服用。對於一些苦寒的藥材,加入糯米可以中和其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總而言之,靈效丸方劑中加入糯米,不僅有助於增強藥效,同時也有利於改善患者的服藥體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效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男子婦人痛風」,古代所稱「痛風」與現代醫學之痛風不盡相同,其涵蓋範圍較廣,凡關節筋骨疼痛、風濕痹痛、氣血瘀滯所致之肢體疼痛,皆可歸於此範疇。此方具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之痹痛。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方劑組成邏輯
此方以活血化瘀藥與祛風除濕藥為主,兼用溫通散寒之品,共奏止痛之效。
各藥作用如下:
- 錫磷脂(煅紅):
古代認為煅紅後具有收斂、止痛之效,可能取類金石之質以鎮痛。 - 白膠香:
即楓香脂,能活血止痛、祛風除濕,多用於風濕痹痛。 - 五靈脂: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善治血瘀所致之痛證。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緩解氣血不足兼瘀血之痛。 - 白附子:
祛風痰、逐寒濕,尤善治風寒濕痹、頭面諸痛。 - 沒藥:
活血行氣止痛,與五靈脂相配增強化瘀之效。 - 香白芷: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擅治風寒濕痹痛。 - 草烏頭(去尖):
大辛大熱,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為痹證要藥。 - 糯米(炒黃):
健脾和中,兼制草烏之毒性。 - 桑柴灰:
桑木性平,其灰具祛風除濕、通絡之效,兼作賦形劑。
2. 方義配伍之治療原理
此方之設計以「活血化瘀」與「祛風除濕」為主軸: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沒藥、當歸、白膠香合用,使氣血流通,瘀滯得解,疼痛自消。 - 祛風除濕:
草烏頭、白附子、白芷、桑柴灰共奏祛風散寒、除濕通痹之效,尤善逐深伏之寒濕邪氣。 - 溫經止痛:
草烏頭、白附子具溫熱之性,能散寒凝、止痹痛,適用於寒性疼痛。 - 調和藥性:
糯米糊為丸,既可緩和峻藥之性,又能顧護脾胃,防止傷正。
總結
此方兼顧「通」與「溫」,以活血化瘀與祛風除濕為核心,適用於風寒濕痹、氣血瘀滯之關節疼痛。組方結構嚴謹,既有峻藥攻邪,又有輔佐之品調和,體現中醫「標本兼顧」之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錫磷脂(甘鍋內煅通紅)1兩,白膠香(好明淨者,研)1兩,五靈脂(如瀝青成塊者)1兩,當歸(洗淨,去蘆)1兩,白附子1兩,沒藥1兩,香白芷1兩,草烏頭(去尖)1兩,糯米(炒令黃色)1兩,桑柴灰(須是純桑木燒,它木不可雜)1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臨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靈效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效丸, 出處:《百一》卷三引錢聞禮方。 組成:錫磷脂(甘鍋內煅通紅)1兩,白膠香(好明淨者,研)1兩,五靈脂(如瀝青成塊者)1兩,當歸(洗淨,去蘆)1兩,白附子1兩,沒藥1兩,香白芷1兩,草烏頭(去尖)1兩,糯米(炒令黃色)1兩,桑柴灰(須是純桑木燒,它木不可雜)1兩。 主治:男子婦人痛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