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渫藥

LIN XIE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19%
肝經 12%
胃經 10%
肺經 8%
心經 8%
膀胱經 7%
大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醫藥方劑中,花椒的使用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理特性。花椒具有辛辣的味道,能夠溫陽散寒,行氣止痛,對於淋渫藥方劑中所涉及的尿道不適、疼痛等症狀,能夠起到很好的調和和緩解作用。此外,花椒還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能促進尿道的健康,對於淋症的治療有輔助效果。再者,其所含的揮發油成分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他中藥成分的作用更加協同,增強體內的循環,促進代謝,從而利尿消腫。綜合來看,花椒的辛熱特質、行氣解鬱及促進循環的功能,使其成為淋渫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於加強藥方的治療效果。

蛇牀子(Cnidium monnieri)在中藥方劑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淋渫藥的組成中,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效特性。蛇牀子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促進尿液排泄,對於尿路感染或尿液不暢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此外,蛇牀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可幫助消除因炎症引起的相關不適。

從中醫理論看,淋渫症狀通常與濕熱內蘊有關,蛇牀子的苦寒特性可以協助清除體內的濕熱,恢復尿液的正常排出。而且,蛇牀子還含有多種揮發油和活性成分,這些物質不僅能增強利尿作用,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形成協同效果。

綜合以上,蛇牀子在淋渫藥組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症狀,促進健康,因此成為中醫治療淋渫症的重要藥材之一。

紫梢花(學名:Daphne mezereum)在中藥方劑中被用作淋渫藥,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紫梢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這對於治療因濕熱所致的淋症(如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等)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紫梢花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功能,進一步促進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此外,紫梢花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減輕由淋症所引起的不適感。

綜合來說,紫梢花作為淋渫藥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組合其清熱利尿、促進循環及消腫止痛的多重作用,使其在治療淋症時具備良好的效果,成為中醫療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淋渫藥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散寒,止痛止瀉:吳茱萸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止痛止瀉之功效。對於因腎陽虛寒所致的淋瀝、小便頻數、腹痛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起到溫腎暖宮、止痛止瀉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2. 溫中和胃,降逆止嘔:吳茱萸亦可溫中和胃,降逆止嘔,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胃寒嘔吐、胃脘疼痛等症狀,吳茱萸可起到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患者的胃部不適。

總之,吳茱萸在淋渫藥中的加入,正是其溫腎散寒、止痛止瀉及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等功效的綜合體現。

淋渫藥方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痛: 甘松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淋渫藥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甘松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疼痛。
  2. 開竅通鼻: 甘松具有開竅通鼻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淋渫藥中加入甘松,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氣狀況,提高藥效。

淋渫藥方劑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淋渫藥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而藁本可協助驅散寒濕之邪,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利水通淋:藁本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除濕熱,對於淋證的治療有輔助作用。淋渫藥方劑中,往往會配伍其他利水通淋的藥物,藁本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通淋之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淋渫藥方劑中使用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通利水道: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其具有溫經散寒、通利水道之效,有助於溫暖下焦、驅散寒邪,促進水液代謝,對於因寒邪阻滯、水濕停滯所導致的淋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發揮其他藥材功效: 細辛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細辛與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消除水腫、利水消腫,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淋渫藥:一種治療腳氣的中醫方劑

淋渫藥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主要由花椒、蛇牀子、紫梢花、吳茱萸、甘松、藁本和細辛組成,用於治療腳氣。腳氣是中醫的一種病名,主要症狀為足部皮膚潰爛、發炎,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

花椒: 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藁本: 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藁本辛溫,入肝、腎二經,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蛇牀子: 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總結: 淋渫藥是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劑,主要由花椒、蛇牀子、紫梢花、吳茱萸、甘松、藁本和細辛組成,用於治療腳氣。淋渫藥具有祛風除濕、殺蟲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腳氣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去皮,揀淨)4兩。
上為粗末。
每用藥1兩,以水2碗,煎至1碗半,去滓,臨睡乘熱熏下部,候通手淋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淋渫藥,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蛇床子(去皮,揀淨)4兩。 主治:陰中痛及囊縮,津液不行。

淋渫藥,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川椒半兩,蛇床子3兩,紫梢花4錢半,吳茱萸1兩,甘松1分,藁本半兩,細辛1兩。 主治:固暖去風。主治:腳氣。

淋渫藥,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威靈仙1兩(去土),荊芥穗1兩(去土),商枳殼1兩(炒,去瓤),乳香1兩,鳳眼草2兩,細辛2錢半(去苗)。 主治:腸風痔疾,經久不癒,痔已成漏,瘡口膿汁涓涓不絕,及瘡口有蟲,癢痛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