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毒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的血液流通,有利於清除傷口處的瘀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補血養血,增強抵抗力: 當歸為補血藥,能滋養血液,改善血液質量,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感染,預防傷口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清毒膏中加入當歸,不僅能促進傷口癒合,更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治療效果。
清毒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瘡瘍腫毒等,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消腫止痛。
-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中含有揮髮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促進細胞生長的作用。它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清毒膏中加入乳香,可以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清毒消腫的效果。
清毒膏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和解毒消腫的功效。
半夏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化痰止咳、燥濕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在清毒膏中,半夏可化解毒素所致的痰濕,並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半夏的溫性有助於驅散寒濕,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清毒膏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燥濕止癢: 蒼朮性溫燥,善於祛除濕邪,並能止癢止痛。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蒼朮能有效改善症狀。
- 殺菌消炎: 蒼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減少感染。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清毒膏中加入蒼朮,能發揮其燥濕止癢、殺菌消炎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皮膚病等有良好效果。
「清毒膏」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消炎解毒: 神麴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炎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其含有的多種酶類,可分解膿液,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
- 活血化瘀: 神麴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利於傷口修復,加速癒合。
總之,神麴在「清毒膏」中發揮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疾病。
清毒膏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歸肺、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散熱毒,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較佳的療效。同時,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在清毒膏中加入梔子,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改善病患症狀。
清毒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毒性解毒效果。輕粉,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能夠吸附毒素,促進其排出,從而有助於清理體內的有害物質。此外,輕粉還具備抗菌、消炎的特性,對於外傷、膿腫等皮膚病症有明顯的療效。
清毒膏中的輕粉能幫助提升其他藥材的療效,使整體方劑在消腫、止癢等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由於其質地輕盈,容易被皮膚吸收,能迅速發揮效果,並降低因長時間應用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因此,在許多中藥方劑中,輕粉的加入被視為增強療效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療療效果與安全性。這使得清毒膏成為許多患者在面對皮膚問題時的首選治療方案。
清毒膏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 赤小豆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化膿、潰瘍等感染性疾病有較好療效。
- 利水消腫: 赤小豆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減少腫脹,為傷口癒合創造良好的環境。
因此,清毒膏中加入赤小豆,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雙重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毒膏自古主治「痄腮及皮膚腫痛」。
-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中醫認為多因風熱時毒壅阻少陽經絡,導致頜下腫脹熱痛,甚則化膿。
- 皮膚腫痛:包括無名腫毒、局部癰腫等,多與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有關。
此方外用,以醋調敷,取其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針對熱毒瘀結之證,使腫痛「1-2日即消」,並依病情輕重(單側或雙側痄腮)調整用量。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分析
- 當歸尾: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針對腫痛局部氣血壅滯。
- 乳香(炙去粘性):增強活血行氣、消腫生肌之效,減其刺激,外用更宜。
- 法半夏:燥濕化痰散結,助消局部痰濕凝聚之腫塊。
- 毛蒼朮:辛香燥烈,化濕辟穢,可祛肌表濕濁,輔助消腫。
- 神曲:消食和胃,間接化積滯,防熱毒挾積滯。
- 山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為方中清熱主力。
- 輕粉(外用):辛寒攻毒,殺蟲止癢,助解熱毒,但量少(4分)以防過峻。
- 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輔助清熱化瘀。
(二)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為主:
- 山梔子、赤小豆清熱涼血;輕粉攻毒,共解熱毒。
- 活血化瘀為輔:
- 當歸尾、乳香行氣活血,散局部瘀滯,改善腫痛。
- 燥濕化痰佐助:
- 法半夏、蒼朮燥濕化痰,針對痄腮濕熱膠結之病機。
- 消積調和為使:
- 神曲調脾胃,防濕熱生痰之源;醋調敷增強散瘀軟堅之效。
(三)外用機理推論
- 醋能散瘀通絡,促進藥物透皮吸收;諸藥合用,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燥濕化痰之綜合效果,故對痄腮或皮膚腫痛見效迅速。
小結
此方集中藥「清、消、散」三法於一體,針對熱毒瘀濕複合病機,外用直達病所,體現中醫「就近祛邪」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當歸尾4錢,乳香4錢(微火炙之,去其粘性),法半夏4錢,毛蒼朮6錢,神曲4錢,山梔子6錢,輕粉4分,赤小豆8錢。
上為極細面。
用醋調勻,不稀不稠,敷患處。1-2日即消。但此藥分量為雙痄腮而立,若單者,可減半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毒膏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毒膏,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當歸尾4錢,乳香4錢(微火炙之,去其粘性),法半夏4錢,毛蒼朮6錢,神曲4錢,山梔子6錢,輕粉4分,赤小豆8錢。 主治:痄腮及皮膚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