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蜜柏散中含有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蜜柏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達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效果。
- 抑制細菌:現代研究表明,黃柏中含有黃柏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生長,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感染。
因此,蜜柏散中加入黃柏,不僅能清熱燥濕,更能抑制細菌,達到治療濕熱瘡瘍、皮膚感染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柏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口瘡」,即口腔潰瘍、黏膜破損等症狀。其以蜜炙黃柏為單味藥,利用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力,配合蜂蜜潤燥緩痛之性,共奏斂瘡生肌、消炎止痛之效,適用於熱毒上攻或陰虛火旺所致之口舌生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柏(蜜炙)之性味功效
- 黃柏苦寒,本擅清下焦濕熱,然蜜炙後寒性稍緩,更增潤澤之能。
- 其苦能降火,寒能清熱,尤善解瘡瘍熱毒;蜜製後減其燥烈,使藥力趨向黏膜,兼護創面。
蜂蜜之協同作用
- 蜂蜜甘平,外用可滋潤潰瘍、緩解疼痛,並助黃柏藥性黏附患處,延長局部作用。
- 炙製後黃柏得蜜潤,既能制其苦寒傷陰之弊,又可加強生肌斂瘡之效。
外用直接作用
- 細末乾摻潰瘍面,使藥物直接接觸病灶,清熱解毒與保護瘡面並行,加速癒合。
- 黃柏所含小檗鹼等成分具抗菌消炎作用,蜂蜜則形成保護膜,減少刺激。
推理延伸之治療機制
此方設計體現「清中寓潤」之巧思:
- 針對口瘡熱毒或虛火標證,以黃柏清熱治本,蜂蜜潤燥治標。
- 蜜炙後藥性趨向緩和,更適合黏膜嬌嫩之處,避免純苦寒藥加重局部刺激。
- 夜間外用,順應人體修復時機(「臥則血歸於肝」),助黏膜再生。
總括而言,蜜柏散以簡馭繁,通過外治局部與藥性調製,達成消炎、止痛、生肌之綜合療效。
傳統服藥法
黃柏不拘多少(蜜炙灰色)。
上為細末。
臨臥乾摻上。
忌酒、醋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蜜柏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八。 組成:黃柏不拘多少(蜜炙灰色)。 主治: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