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濕粉
SHOU SHI FE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收濕粉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濕邪所引起的病症,如水腫、腹瀉等。然而,該方劑中的鉛粉卻引起了較大的爭議。鉛粉是一種重金屬,具有毒性,長期攝入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其在中藥中的使用,可能源於古代醫學對於金屬與人體相互作用的理解偏差。在古代中醫理論中,鉛被認為具有解毒和收斂的特性,或許是因為其能夠有效地收斂體內多餘的濕氣。然而,現代醫學認識到鉛的危害,已經清楚地證明其在體內的積累會導致中毒、腎損傷以及神經系統的損害。隨著醫學的發展,對於傳統處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當前的醫療實踐中,應該避開使用鉛粉等有害成分,以確保患者的健康與安全。
收濕粉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止癢: 松香性溫燥,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瘙癢症狀,有助於止癢消腫。
- 殺菌止痛: 松香亦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抑制病菌的滋生,進一步控制濕疹的感染。此外,松香還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能緩解濕疹引起的疼痛不適。
總之,松香在收濕粉中發揮收斂止癢、殺菌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疹的效果。
收濕粉中含有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濕: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濕之效。其能吸附體表過多的水分,收斂毛孔,減少汗液分泌,達到止濕止汗的效果,適用於濕熱症候,如濕疹、皮膚瘙癢、汗出不止等。
- 燥濕殺蟲: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可殺滅寄生蟲。在收濕粉中,白礬可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燥濕殺蟲,治療皮膚濕疹、疥瘡等疾病的作用。
收濕粉中包含五倍子,乃因五倍子具有以下兩項功效,使其成為收濕方劑中的重要組成成分:
- 收斂止汗: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汗、止瀉、止血等功效。收濕粉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各種疾病,而五倍子的收斂作用,可有效抑制汗液分泌,減少濕邪的產生。
- 燥濕止癢: 五倍子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濕疹、皮炎等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症。收濕粉中包含五倍子,不僅能收斂止汗,還能進一步燥濕止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收濕粉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收濕粉主治「濕疹滲水多時」,其核心在於處理皮膚濕瘡、糜爛、滲液淋漓的狀況。此方針對濕邪蘊結肌表、水濕外溢的病理特點,通過收斂濕液、止癢斂瘡,達到局部治療效果。傳統中醫認為,濕性黏膩,易下流聚於肌膚腠理,若濕熱相搏,則發為瘡疹流黃水。此方外用,直接吸附滲出液,緩解濕瘡浸淫。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鉛粉(310克)
- 性味甘辛寒,有毒,傳統外用具有收斂燥濕、殺蟲止癢之效。
- 其質地細膩,能吸附瘡面滲液,形成保護層,減少濕邪繼續外溢,同時輕微抑菌。
松香末(310克)
- 性溫味苦甘,外用可生肌止痛、燥濕殺蟲。
- 松香黏膩,能固定藥粉於瘡面,增強吸附滲液的效果,另可減輕局部炎症引起的疼痛。
枯礬(310克)
- 性寒酸澀,為收濕斂瘡要藥,強力吸收滲出液並收縮創面。
- 枯礬的化學成分(硫酸鋁鉀)能使蛋白質凝固,減少組織滲出,抑制微生物滋生。
五倍子末(150克)
- 性酸澀寒,擅長收斂止血、斂瘡消腫。
- 所含鞣質使瘡面蛋白質凝結形成薄膜,保護創面,同時減輕瘙癢。
配伍邏輯與整體效能
- 燥濕為本:鉛粉、枯礬為主,直接吸附滲液,解決「濕水淋漓」的標症。
- 斂瘡為輔:五倍子、松香協同收縮創口,促進瘡面修復,防止進一步糜爛。
- 止癢兼顧:松香、枯礬的殺蟲抑菌作用,間接減少濕熱鬱久生蟲(如寄生性或微生物感染)導致的瘙癢。
此方以「收大於清」為特點,適用於滲水明顯但熱象不劇者。若瘡面紅腫熱痛嚴重,則需配伍清熱解毒藥。其治療原理結合物理性吸附(鉛粉、枯礬)與化學性收斂(五倍子鞣質),體現中醫外用方「直達病所」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鉛粉310克,松香末310克,枯礬310克,五倍子末150克。
收濕止癢。
上為細末,調和。
用藥末直接摻於皮損上,或用麻油調敷瘡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鉛粉,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鉛中毒,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收濕粉,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鉛粉310g,松香末310g,枯礬310g,五倍子末150g。 主治:收濕止癢。主治:濕疹滲水多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