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丸子

HEI WA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七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0%
肝經 19%
脾經 12%
腎經 11%
心經 10%
膀胱經 2%
大腸經 0%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丸子」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長期痔瘡漏膿,大便帶血等症狀。其主要成分包括乾薑、百草霜、烏梅、側柏葉、血餘炭、桂枝和白芷等多種中藥材,各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止血化膿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側柏葉性溫、味苦、澀,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效。側柏葉之祛風除濕功能,乃由揮發油、樹脂、黃酮等成分所賦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減關節部位炎症疼痛,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症狀。

血餘炭性味苦溫,歸肝、腎、肺、大腸等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血餘炭活血化瘀,可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改善氣血運行。血餘炭化腐生肌,可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力。血餘炭清熱利尿,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血餘炭止血,可抑制出血,止痛,有利於創面的癒合。血餘炭化瘀利尿,可活血化瘀,利尿消腫。血餘炭生肌,可促進創傷、潰瘍的癒合。血餘炭可治療跌打損傷、癰腫、潰瘍、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熱淋、石淋、尿血、瘡瘍、腫毒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固澀收斂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驅蟲殺蟲是指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生津止渴是指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止咳平喘是指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止血是指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止瀉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止嘔是指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中藥方劑「黑丸子」結合了多種中藥材的藥效,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止血化膿等功效,可有效緩解長期痔瘡漏膿,大便帶血等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傳統服藥法


白蘞1斤(焙),白及4兩(焙),南星6兩(焙),芍藥10兩(焙),土當歸4兩(焙),骨碎補8兩(焙),川烏3兩(焙),牛膝6兩(焙),百草霜10兩,赤小豆1斤。除星、芍、歸、補、膝、豆用土產者,草霜釜上取,共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用煨蔥酒或茶任下。
孕婦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乾薑、百草霜、烏梅、側柏葉、血餘炭溫經散寒,活血止血;桂枝、白芷通陽散寒,活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胰臟炎排尿困難子宮崩漏尿道炎胃潰瘍五十肩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前列腺增生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黑丸子,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合歡霜5錢,沉香1錢,木香2錢,黃連4錢,熊膽3錢。 主治:積氣蟲癖及心腹痛。

黑丸子,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莪朮5錢,合歡4錢,木香2錢,黃連3錢,熊膽3錢(或減半)。 主治:積氣蟲癖及心腹痛。

黑丸子, 出處:《得效》卷七。 組成:乾薑1兩,百草霜1兩,木饅頭2兩,烏梅5分,敗棕5分,柏葉5分,油發5分(各燒灰存性,再入後藥),桂心3錢,白芷5錢。 主治:久年痔漏下血。

黑丸子,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烏梅肉7個,百草霜3分,杏仁(去皮尖,别研)3-7枚,巴豆(去殼并油)2枚,半夏(湯泡7次)9枚,縮砂仁3-7枚。 主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惡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氣,或心腹疼痛,及中虛積聚飧泄,赤白痢下;脾胃怯弱,飲食過傷,留滯不化,遂成下痢。

黑丸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引《靈苑方》。 組成: 黑丸子(《普濟方》卷三九四引《靈苑方》。)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引《靈苑方》。組成:山茵陳半兩,蜀升麻半兩,常山半兩,芒消半分,麻黃(去節根)1兩,官桂(去粗皮)1分,附子1個(燒黑留心)。主治:退熱,定吐逆兼除食傷。 。 主治:退熱,定吐逆兼除食傷。

黑丸子,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白蘞1斤(焙),白及4兩(焙),南星6兩(焙),芍藥10兩(焙),土當歸4兩(焙),骨碎補8兩(焙),川烏3兩(焙),牛膝6兩(焙),百草霜10兩,赤小豆1斤。 主治:打撲傷損,驢馬跌墜,骨斷筋碎,百節疼痛,瘀血不散,浮腫結毒,一切風疾,四肢疼痹,筋痿力乏,渾身倦怠,手足緩弱,行步不前,婦人諸般血風勞損。外感風寒,肢體作痛,流註膝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