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丸

雀斑丸

QUE B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傳薪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大腸經 20%
三焦經 10%
肝經 10%
胃經 10%
脾經 10%
腎經 10%
小腸經 10%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雀斑丸中加入肥皂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瘀消斑: 肥皂荚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斑的功效。雀斑形成常與肝鬱氣滯、血熱瘀阻有關,肥皂荚可清熱解毒,化瘀消斑,改善雀斑色素沉著。
  2. 潤膚美白,促進代謝: 肥皂荚中含有皁苷等成分,能潤澤肌膚,促進皮膚代謝,減輕色素沉著,有助於改善雀斑。

雀斑丸中加入芒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解毒: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雀斑多因肝鬱脾虛、濕熱內蘊所致,芒硝能清熱解毒,去除斑點形成的根本原因。
  2. 軟堅散結:芒硝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改善雀斑形成過程中皮膚組織的硬化和結節,使其軟化,利於藥物滲透,達到祛斑的效果。

總之,芒硝在雀斑丸中起著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雀斑症狀,達到祛斑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雀斑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雀斑丸」主治「雀斑」,古人認為雀斑多由風邪外襲、氣血不和,或肌膚失養所致。此方外用,透過局部塗擦以淡化面部色素沉澱,改善膚色不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玉蘭花瓣(辛夷)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芳香通竅之效。
    • 古代用於頭面風熱,可能藉其輕揚之性,促進肌表氣血流通,助代謝沉積色素。
  2. 肥皂(古代指皁莢或植物性清潔劑)

    • 皁莢具去污、祛風殺蟲之效,能溫和去除角質與皮脂。
    • 作為方中基質,可清潔毛孔、幫助藥物滲透,加強玉蘭與皮消的作用。
  3. 皮消(芒硝)

    • 性寒味鹹苦,外用能清熱軟堅、散結消腫。
    • 其微細顆粒可能具物理性摩擦作用,輔助剝脫老化角質,淡化表層斑點。

三、推論方劑作用機制

此方結合:

  • 清潔去污(肥皂)+ 活血通竅(玉蘭)+ 散結消積(皮消),三者協力促進表皮代謝,改善局部循環,漸次減退色素沉澱。古代以「外治」直接作用於患處,符合「膚疾外治」的傳統思路,惟其效果可能較緩,需長期使用。

四、總結

「雀斑丸」體現古人對外用美膚方劑的設計邏輯:以去垢、行氣、散結為核心,透過溫和刺激與清潔,達到「祛斑」目的,符合傳統「以通為用」的皮膚治療觀。

傳統服藥法


玉蘭花瓣、肥皂、皮消。
上藥搗爛為丸。
日日洗面時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雀斑丸,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玉蘭花瓣、肥皂、皮消。 主治:雀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